如果说崇雅书院是江南书院里的NO.1,那么春薇女学那简直就是女学里的崇雅书院。

春薇女学是不收蒙童的,当然也不是认几个字读了千字文百家姓的姑娘就能进……崇雅书院收的是举人,女孩子没法考科举,那么人家春薇书院就自己办入学考试!春薇女学的考试的科目极其坑爹,基本上扬州的文人有一个普遍看法,没有秀才水平去考春薇女学那是丢死人,春薇女学标准班毕业的姑娘一般可以媲美举人了——一点都不夸张,崇雅书院读书的全是举人,足有一百人上下,而扬州只收举人的学院除了崇雅书院还有安定书院,可春薇女学却是一枝独秀,历年来整个学校在校学生从来没有超过过60人,标准班的三年下来,毕业的时候说她们有举人的水平真的不过分……那个坑爹的毕业考试,恐怕举人都未必能全通过。

这真的没什么奇怪的,男人们科举只考文化课就成了,女孩子们在春薇女学,学的可不只是文化课。

光是入学考试,就能把一大票姑娘给考的晕过去。入选考试并没有在学校里学习的项目那么多,主要就是笔试面试两项。

笔试是考文化课,考得项目跟男人差不多,四书五经当然不能缺,又因为是女孩子的功课,所以笔试除了四书五经还有女四书。当然因为是入学考试,只是贴经就成了,倒不用写篇读后感什么的……别以为这很简单,四书五经再加女四书,这是多少本书?在书籍珍贵的古代,一般的人家别说学了,这些书都未必能备的齐!就算书有了,谁来教?不是特别厉害的富贵人家谁家能抽出空来给女孩子教这些?一般人家便是男孩子想找个好先生都能让父母操碎了心呢!再说有几个有才学的肯专门教女孩子?也就是林妹妹实在逆天了,启蒙老师都是进士……也只有林妹妹这样的姑娘这才会压根不去想来年春天能不能考进去的问题,实在没压力啊,她只准备好入学用的东西就成了。

面试对林黛玉来说更简单,就是见个面,说几句话,看站坐行止是否得体大方,春薇女学还是要面子的,不是谁会背几本书就能进的,这一关并不是只考学生的,有条件读好书的女学生家教礼仪都不会差。其实是打着考学生的名义依照家庭状况剔除一部分因为家里情况糟糕而不要求的。

比如谁家本来是大富之家,因这几年颇为注意教育,竟有两个小辈考上了举人……这家的小女儿从小跟哥哥们一起读书,颇有才名,笔试的成绩也确实挺好的,照理说她是够格的。可是倒霉的很,前阵子这姑娘的堂伯脑子进水,偷偷把自己的漂亮女儿送给了巡抚做小老婆了,这事情肯定瞒不过大家的,那这家的这个姑娘就是表现的再好,也别想进春薇女学了,她会在这面试一关剔下去,我们这里是培养名门淑女,未来的贵妇的,不是小老婆训练营!就算你自己的闺女是订了门好亲的,那也不行……不好意思啊,你们一家都是妾的亲戚,你闺女是个小妾的妹妹,所以绝对不是我们这里女学生的交往对象。

中国人讲面子,办事情也给别人面子,这话不能直接说,只能拐着来。第一关的考试成绩是要贴出来的,春薇女学的名声摆在那里也不可能作假,所以只能安排在第二关,找个举止不够大方的理由刷下去。(注1)

其实大部分上春薇女学的学生,家里条件都不错,不然也教不到这个份上。世家大族,一个姑娘培养出来未必就比春薇女学差,可是,就像现在的MBA课程一样,人们想要从中不只是知识,还有人脉啊!有本事进入春薇女学的,要么是官宦人家(还得不是一般的官,穷官小官的老婆未必有素质教出这样的女儿,也未必有面子请来好老师教闺女)的闺秀,要么是真正书香传家的淑女……这些姑娘们,在毕业三年之内会陆续嫁人,而且不会嫁的差了,而十年之后,恐怕就已经是江浙新一代的贵妇群体了。而少女时期的友谊,往往是比较牢固的,这才是春薇女学最厉害的地方。

春薇女学的学制是三年,许多家族是把这个学校作为待嫁女儿出嫁前的程序走的,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锻炼出大家闺秀的仪态,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熟读四书五经与女四书这些圣贤书……这样到十一二基本的道理知识懂了,可以试着考考春薇女学,若是考进了,正好十四五毕业,这时候及笄了,也就能看出姑娘们样子了,可以谈婚论嫁了,顶着春薇女学的名声确实更好嫁的。这时节京城流行早婚,毕竟勋贵多高官多,定亲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家族的势力,对这些家庭来说孩子本身是否出息倒不是特别重要了。江浙则不同,这个地方文风盛行,男女老幼皆以科考为出人头地的唯一光明正大的道路。就算你是书香门第,自己没出息,又不像高官勋贵之家可以蒙荫,谁家肯把姑娘嫁你?所以就算两家看对了眼,可大多总要等孩子成了人,更能看出个大概,才肯正式结亲。而谁家父母不希望儿子的妻子也知书达理,跟儿子谈得来,因为本身有文化,进而能让他们的儿子更有兴趣好好读书上进?春薇女学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姑娘,简直就是这些人家梦寐以求的好媳妇。

春薇女学固然实在是很少人能上——一年光束脩就要100两,更别说还有别的花销,而且坑爹的难考——可是别的女学可真的是遍地开花,上起来并不困难。

京里的风气越差,江南这边的人越是要体现他们是诗书之乡……书院林立之外,便是女学林立!稍有点家财的人家,无不把女儿送进女学读书。

小富之家把可能闺女送进类似“颂雅堂”“明德馆”之类的一年束脩不过十两八两的便宜女学,与春薇女学不同,这些便宜的女学其实是有点像蒙学的加强版,比如“明德馆”一年不过9两银子,还包了笔墨跟一顿点心,学制也是两年,但是主要就是为了识字知礼,主要是教认字,读女四书,当然还要讲一些基本的礼仪,还顺便做一下针线厨艺上的启蒙。去上学的女孩子也都是幼童,五六岁就可以上学了,这么大的孩子在家也帮不了大人的忙,稍有点钱财的人家还要有专人照顾,上了女学虽有开销,但毕竟两年就毕业,然后这时候回家就完全懂事了,能跟着大人做针线帮些家务,再没事帮着教年幼的弟弟妹妹侄女什么的识几个字……而她们识字,嫁人后不会与未来的丈夫没有一点共同语言,虽不大可能吟诗作赋,可红袖添香总是能做得更让人舒畅,以后有了孩子甚至能教孩子写几个字,这也是普通有点人家为了让女儿嫁个好人家而采取的性价比相当不错的方法。两年花不到二十两的银子,让自己的女儿具备嫁个大户人家的素质,划算!

而中产之家则会想尽办法把女儿送进“德容学堂”“中慧女学”之类每月都要花上五两银子往上的,这些地方文化课也就罢了,偏礼仪有宫里出来的老宫女做教习高级女学,所以也颇让些新晋的富贵人家喜爱。毕竟科举是普通人走向上层阶级的最普遍的方式,一些平民子弟就算通过科举改变了命运,但是早先娶的妻子未必有作为官眷的素质,早先的家境所限,娶的妻子大多不识字,礼节更是要现学现卖,这样下一代的教育就有了很大问题。儿子自然要读书,而女儿这边,多花点钱,送到学校进行打造成大家闺秀,也是很好的。更有些人家本就是书香传家礼仪大家,他们并不是不能教孩子,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书香门第就一定有适合当老师的人选么?那么多要学的项目呢!而且别说是教女孩子,更别说人家都上学,你家姑娘闭门造车能学多少东西倒是其次,你不上学跟别的上学的姑娘能找到共同语言么?姑娘们最美好的时间就是在学校,那时候的友谊也最纯粹些,而关于学校的话题就是毕业几十年还是会被津津乐道。不上学,你能打入人家的小圈子么?当初贾敏不就是遇到这样的窘境嘛。

而大一点的,文化昌盛的地方,扬州,便有了“春薇女学”的这样的顶尖女子学府的存在。春薇女学前面说了,基本是大家闺秀深造的魔鬼训练营!不熟读圣贤书,没有大家闺秀的教养,连进都别想进,那里面学的东西有多夸张就更不要说了!

四书五经要继续读,女四书当然更要进一步深化理解。琴棋书画哪一样都要学,哪一门学的好了还有加强班补课!诗词歌赋更不用说,大家闺秀们聚会的时候,就是击鼓传花,罚的也是吟诗作赋啊!更别提这年头行个酒令都要按着韵来,你不懂这些,那根本就没法打入上层女性的社交圈子。

非一等一的家庭教不出能考进春薇的学生。当然也有一些德容,中慧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年纪不大,家里人期待高,索性再考春薇,考上了就豁出去再读几年,这种的有,但是很少,毕竟女孩子不比男孩子,谁还能指望读出个状元?这么做的竟寥寥几家居然都是想借着选秀的机会让女儿在皇宫就职的不上不下的家族。

所以说这边不管是高门大户,还是书香门第,皆以娶个女学堂的学生为荣。看门第的不同,对女孩子的毕业学校要求也就不同……

※※※

※※※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有亲提到关于红楼梦中的皇室姓氏问题,说书上写的很清楚北静王是异姓王,好多作者把皇室设定成姓水,其实都写错了。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坑爹极了,其实姓水不姓水都没错,真的不能怪同人作者们,全是版本问题。

我家就有两本红楼梦,一本是我初中买的,上面清楚的写着北静王叫水溶,是今上的幼弟,那本书我看了几十遍,即使现在不去看也知道确实就是那么写的;而前阵子我想写红楼同人,可是我真的不习惯在网上看红楼梦这类的需要细细读的书,而初中买的那本在我娘家放着呢。于是上街又买了一本,上面关于水溶却又是另一个说法,便是那位亲所说的异性王的说法。细细读了发现还有好多细节地方也都跟我过去读的版本不一样。

我简直被两个版本弄得苦逼死了,都不知道怎么写好了,决定还是照着这十几年的认知来吧!因为我又上了网,看见更苦逼的版本,水溶的名字都变了样……算了,还是就照着我看的版本来吧!反正曹雪芹写出这么大一个坑,咱们填的土想要都一个色儿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