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照耀

听了他派人留下的话,宁芳简直无语。

如今他还要求到她呢,都如此小心算计,要是平常,还不知怎样嘴脸。

别说石青看不下去,忿然劝宁芳干脆别管这烂摊子,直接去巡查自家庄子得了。就连庆平公主派来做帮手的老太监郭让,都摇着头道,“皇庄这儿情况复杂,王妃又不是正经皇族,若管好了,那还没什么。管不好就是惹麻烦上身,还是走吧。”

可宁芳既然来了,就不打算袖手旁观,“说这话可能有些酸,但我这王妃正经也是拿一品诰命俸禄的。虽不敢谈食君之禄,忠君之忧,但起码得在能帮的时候,帮这些百姓一把吧。”

宁琅很感动,他读书多年,一朝高中,自有一番为国为民的热血抱负。

如果此时宁芳不管,撒手离开,他也觉得没有错,但宁芳肯留下来管这摊子闲事,就更让他敬重。

“王妃高义,我愿助您一臂之力!”

戴良曾经跟随宁怀璧当了几年师爷,考虑得更周全些,做善事,尤其是做这种事关皇家的善事。可不是光凭一腔热情就够做好的。

“王妃虽好心想给这些百姓找些差事,但这边多半都是老弱妇孺,这样雪天泥泞,可要怎么带人过去呢?若路上有些差池,又该如何是好?”

此事昨晚宁芳就考虑到了,“这就要去请军队协助了。这些乡亲们能到这里,家里必是有青壮男人协助的,能干活的也是他们。所以我是打算让王府出面招募,军队协助送上一程,你们以为如何?”

这主意不错。

给这么多的乡亲围着,驻军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万一人数多了,冷饿交加,百姓哗变怎么办?如果有人肯帮忙带走一批百姓,军队自然愿意协助。

且又不费他们的钱粮,不过出些力气而已。

诸人觉得可行,就由戴良和宁琅出面,去找驻军统领商议此事了。

那驻军统领唐千户是个极明白事理之人,昨晚收到消息时,本就愿意。今日听说宁小王妃亲自前来,这么有诚意,他也不含糊的表示,可以搭一把手。

“只是,人要送到哪里去呢?”

石青道,“我们王府离着不远,在杜老将军的驻地,就有一个大田庄,先把人送那儿去吧。若安顿不下,再想其他办法。”

这也是宁芳昨晚琢磨许久的。

首先论起远近,实在是那里最为方便。若不下雪,青壮走上一天,晚上就能到。

其次,她也不能确定能有多少百姓愿意跟来。万一人太多,带回自家田庄只怕要出乱子。倒不如干脆带去被那些兵痞子孙占据的地方,第一可以确保流民不敢作乱,第二就算作乱,那些驻军也不会坐视不理。

毕竟程家只收了一成的利息,另有九成还是在杜老将军他们手里。

利益相关,有时比千言万语更有效力。

至于突然带这么多灾民回去,那些庄子里的兵子兵孙们会不会有意见,有多大的意见,宁芳也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一二,算是一石二鸟之计了。

听说有十顷地的大田庄安置,唐千户是大大松了口气。

这么多田地,少说也有上千户人家,上万的百姓。

安置这一千多灾民,哪怕全去,也是奉养得下的。然后,他便很热心的组织了大嗓门的士兵,开始在灾民中嚷嚷。

只不知是不是那些士兵太凶,吼得太大声,反把那些灾民吓得蹲地不敢吭声了。

见此,戴良很有经验的走到了灾民中间,极和气的拉起家常。

“大家不要怕,我们不是赶大家走,是给大家寻个正经吃饭的地方哩!这边靠着温泉,虽说要暖和些,可连个挡风遮雪的棚子都不许搭,万一再下场雪,大伙儿可怎么过?老伯您兴许还顶得住,可我瞧您这小孙子冻得够呛。哟,还咳嗽着呢,吃药没?”

那老汉这才战战兢兢的接了句话,“哪里有药哟!娃娃也是可怜,才八个月呢,媳妇就没了奶水,一路逃难过来,可是遭大罪了。”

戴良道,“那可得赶紧找大夫看看,我们队伍里就有一个姑娘,可是在宫里学了医术出来的,从前都是给贵人娘娘们看病的,可厉害呢。您要肯跟着我们走,我保证让她回头第一个给您孙子看病。当然,您要不走,这会子也让她给你孙子看。只这里条件不好,熬药什么的,可就得你自己想办法了。”

老汉颇为心动,又很犹豫,“可你要带我们去哪儿呢?我们这些穷汉子,倒不怕你贪我们的钱财,反正我们也没有。可我们除了农活,啥也不会干啊!”

瞧出大伙儿担心,戴良道,“我们也不白帮你们,带你们走,也是要你们干活的。我们王妃有个好大的田庄,这不是正想请人挖个渠修个路什么的。回头等到开春,也好耕种啊。你们肯去白干活,我们王妃省了银子,请你们吃个饭看个病什么的,不也是小意思?”

这话说得在理。

这些灾民别的不会,种地都是懂的。今年雪大,若是不及时清理沟渠,明年开春一化雪,必遭淹埋,就得整整耽误一季粮食了。

旁边有个老妇人插话道,“可那些都是力气活,得年轻人来,我们也干不动啊!”

宁琅听出些眉目,也跟过来帮腔,“您也有活干,我们王妃还买了好多羊毛亚麻,要人织布编毯子来着。您会吗?不行织筐编席子的活也有。”

宁芳在车里听着,赶紧交待几句,让石青过来道,“王妃刚刚说了,你们过去干活,钱是没有的,不过给你们的羊毛麻线若织出毯子麻布来,除了交一定数量给我们,剩下的可以给你们自己留着。待到明年开春,你们也能领几匹麻布,几张席子毡毯回去搭个窝棚了。”

这么一说,许多灾民心动了,在那里议论纷纷。

还有人大着胆子问,“那我不光会织麻,还会织好棉布呢,有这活计吗?”

石青道,“自然是有的,我们王妃从前还养蚕呢,你们有本事织出绸缎来,我们都收!”

这下子,更多人站起来了。

“那要木匠呢,有帮着打家具的活么?”

“我家丫头还会绣花呢,做的鞋垫手帕从前还卖钱的。”

“我媳妇会腌好咸菜,我还会酿酒呢!”

……

众人正七嘴八舌的说着,谁知底下有个老汉忽地道,“这饭都吃不上了,还酿酒,大兄弟你也真舍得糟蹋。哎!我说,我没别的本事,就有四个儿子,力气都挺大。娘们织布啥的都能拿些走,我们要是帮着挖渠修路,回头有什么东西可拿?”

戴良笑,“只要你们肯去,什么活都有。卖力气的,也可以用你们干的活换这些席子毯子。”

宁芳忙让石青又急急补了句,“也可以换好粮种,菜种子也有!”

“真的?还给好种子?”

这下好多灾民不淡定了。

他们逃难路上,为了活命,大半都把自家的粮种吃了,正愁明年开春怎么办。虽说这样灾年,官府开春时也会发,但一般发的粮种就没那么好,种不出多少好粮食。

光为了好粮种,这些灾民觉得可以博一博了。

那有四个儿子的老汉站了起来,问戴良,“你这人说话可算数?”

戴良道,“我堂堂一个举人,说话能不算数么?再说这还有英王府的王妃在呢,她能骗你们的?”

“你说啥?英王妃?”那老汉忽地激动起来,“可是带兵打败了西胡,出征那天老天都放金光的英王媳妇?”

戴良惊讶,“老伯您很可以呀!连这些军国大事都知道。我们王妃,正是领兵打仗的英王媳妇呢!”

老汉喜不自胜,“我一个同乡侄儿也是当兵的,跟着你们王爷去打了回仗,回来可把那小子牛得不行!要早知道是你们英王府,我老汉早站出来了。哎,老四家的,你也别躲着了,出来出来!这可是你亲儿子说的,那英王是老天关照的人,你儿子跟着他没死。咱们也跟着他媳妇去吧,错不了的!”

有这老汉一吆喝,顿时呼啦啦出来一片人。

也不全是老汉的熟人,主要都是听说英王被老天关照过,所以大伙儿觉得他媳妇也靠谱。

有人谨慎,多问一句,“那英王出征,真的有金光照耀啊?”

石青顿时开始吹嘘,“可不是么?这事一般我们王爷都不让说,可你向这些当兵的打听打听,是不是我扯谎。出征那天,满天的乌云,黑压压的啥也看不见。哎,可就这么巧了,我们王爷一祭天,立即乌云退散,太阳出来了。那金光闪闪的,照得人眼睛都花了!”

老汉点头,唐千户也帮腔,“这是真的,当时好多人亲眼看到了。英王府名声可好得很,人家又不是没自己的佃户,用得着骗你们这些穷汉子去干活吗?”

于是,灾民们的信心,就这么被一场程岳几年前弄出来的金光,又照耀了一回。

相应的,连英王妃也被盲目信任了。

因为有人说,“既然老天爷看得到英王这样的贵人,肯定也是看得到他媳妇的。万一他媳妇没安好心,那不得天打雷劈啊!”

英王他媳妇……

好吧,只要能达到效果,宁芳也不介意被老天爷监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