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下套

嫁女儿的心,都是酸的。

程岳按捺着即将喷薄而出的怒意,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此事回来再说!”

看他大步出来,还挂着那样冰冷的神情,连守在门外的侍卫都吓了一跳。

这,这是怎么了?

方才听得里面还好好的,怎么一出门却气成这样?可又不象是真的生气,而是一种气急败坏?无可奈何?

侍卫读书少,形容不出来,也本能的不敢深思,只悄悄望着石青打眼色。

方才只有他跟着主子进去了,那主子这到底是为什么气成这样?给个提示呗。

可石青却连头都不敢抬,半点眼风不露,这让他们怎么办?

只好同样低头装没看见,赶紧走了。

至于里头的谢会元,倒是兴高采烈,要不是顾忌着形象,他甚至都想手舞足蹈!

媒人既说了“回来再说”,他就认为那是答应回来帮他提亲了。

至于小小的不高兴,那不是很正常吗?

哪家长辈嫁女儿,心情能好得了?换他,就算要他送妹妹进宫,找天底下最有权势的女婿,他不是也一样不高兴?

所以谢会元很体贴的把程大人的不悦,当成嫁女的伤感了。

可以理解,他完全可以理解!

按老丈人的心态来说,只要没拒绝,应该就是同意了的。

那他,就应该好生想想,要怎么照拂他的小未婚妻了。

嗯,就算八字还没一撇,可谢云溪却已经很不见外自动代入了女婿角色。还琢磨着,要怎么帮帮老丈人。

竟敢派辛升乾去捣乱,绝不能忍。尤其此事还跟谢阁老家扯上关系,就更不能忍了!

谢应台肯定早不记得了,可谢云溪却无法忘记。

早年,在谢应台还未发迹,只是个谢氏大族中的穷秀才的时候,那一年上省城赶考,偏偏路遇大雨,眼看就要耽误府试,急得大哭。

那时谢父还是少年,正随家人前去拜访亲戚,巧遇谢应台。

听说同姓,且山阴谢氏与临海谢氏原是一族,便好心将自己租来的马车让给他,先送了他去赶考。

当时谢应台说,此恩此德,必没齿难忘。

可当年的谢父只当日行一善,没有多说。就算日后听说谢应台金榜提名,且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他也从未动过攀附的念头。

只是到他病重弥留之际,担心庶出的儿女被善妒的正室苛待,这才写了一封信,让谢云溪在扶棺南归的路上,顺便送到京城。求谢阁老看在昔日一场缘份上,能对儿女稍加照拂。

这照拂的意思不是求财,只求谢阁老能写封信,哪怕只给张帖子,能让孩子们拿回家当护身符,保住性命就行。

谁知谢云溪辛辛苦苦赶到京城,却是连谢家大门都没进去。

他原想大户人家的家丁都会狗眼看人低,被赶了几次之后就躲在巷子口,一直等到谢应台下朝回家,又冲了出去。

“大人,您还记得当年赶考时,有人送您的马车么?那是我爹,跟您也是同族啊!”

谢云溪清楚的记得,当他喊出这句话后,谢应台的反应却是。

“如今是个姓谢的都敢来打抽丰了,若非看你年纪小,定要将你送进大牢,赶紧轰走!”

他当时那冷笑着蔑视的眼神,谢云溪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所以,他到死都不会承认自己跟山阴谢氏有亲,更不会帮着这位同姓的谢阁老。至于顺手挖几个坑,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茶楼戏台上,锣鼓声声,戏子开唱了。

年轻的谢会元一面心不在焉的跟着哼哼,一面脑子转得飞快,可还没等他琢磨出一个头绪,那个“套儿”自己送到他面前来了。

谢耘是真没想到,原本心情烦闷,想去找他唱戏的相好。没成想,竟是遇到他心心念念的那个人了。

谢云溪的底细,他自然是打听清楚了的。

谢耘唯一后悔的是,没趁他还是个上京赶考的穷举子之际,先下手为强,把人给办了。如今谢云溪贵为新科会元,可不是他能随便用强的人了。

不过让他眼睁睁的看着这么漂亮的少年从跟前溜掉,谢耘又实在是舍不得。

所以一看到谢云溪,他还是粘上来了。如果不能用强,那么用权势引诱呢?

身为阁老之孙的谢耘,还是有几分倚仗的。

而谢云溪冷不防被人拍了一下,抬眼看竟然是他,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既然是送上门来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谢云溪心中冷笑,借阁老孙子的手,给谢阁老挖坑,相信他不跳也得跳了。

宫中,重臣们办公的文渊阁。

谢应台正在首辅王恽王大人这里,就西征军的钱粮并押送人员调拔之事叫苦连天。

“王大人,我知道如今战事要紧,可您也不能一下子抽走吏部那么多人。这让接下来,吏部的活还怎么干?您好歹也得体谅一下我们的难处。”

可他唠唠叨叨讲了半天,王恽只顾着低头处理手上公文,眼也不抬。

忽地手下一个属官进来,趁谢应台喝茶之际,悄悄在王恽身边,附耳低声说了几句。王恽听完便冷笑起来,挥手让属官退下,这才抬眼开了口。

“我调走的又不是你们吏部的要员,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儿。平常你老是举荐的说忠心肯干的,我是半个也没动用。怎么这会子离了这些人,你们吏部倒是做不成事了?那些忠心肯干的,难道都是吃白饭的不成!”

谢应台脸上一僵,才要辩解,王恽又道,“方才听闻你谢府的大公子,公然在京城大街上说,甭管边关怎么乱,横竖也打不到京城来,只管安心享乐就是。至于那三川口战事,少些掺合,省得赢了要和人争功,输了还要惹皇上降罪。谢大人这推三阻四的不肯出力,莫非跟谢大公子也是一个想法?”

谢应台听得脸色大变,“这,怎么可能会有此事?王大人,您是不是道听途说,误会了?”

王恽慢悠悠将手中一本公文放下,“我误不误会的倒没甚么要紧,倒是别让皇上误会了。谢大人还是赶紧回家,问问清楚,然后找皇上解释吧。”

谢应台不多说了,起身要走,可脑子忽地一转,他又赶紧补了一句,“方才我跟大人说人手紧张,亦是实情。但军务紧急,该调的还是调吧。我这就行文放人!”

他再卡着,还不知要被多少口水星子淹死!

王恽淡然拱了拱手,“我就知道,谢大人还是顾全大局的,谢了。”

谢应台给一口闷气堵在心口,上下不得,转身赶紧走了。

办完公务,急急赶回了家,却见谢耘已经哭丧着脸,扯着一向偏疼自己的祖母谢老夫人来请罪了。

谢应台顿时知道,这事定是真的了。由不得气得胡子直翘,“孽障!你方才到底在大街上说了些什么?怎么连风声都传到文渊阁里去了?”

谢耘赶紧跪下,谢老夫人劝道,“老爷且消消气,这事耕儿刚跟我说了,他也是被人害了。都是那个新科会元,怎么就那么个愣头青呢?”

谢应台摆手道,“你别说了,让他说!你给我老老实实,一字一句交待清楚!”

谢耘无法,只得把事情大致讲了。

他原想着,既然巧遇谢云溪,就跟他套套近乎,拉拉感情。如果谢云溪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他也可以帮帮忙啥的。

谁知谢云溪却在茶楼里,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闹了起来。

一脸义正辞严的指责他,说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反正全是一套一套的大道理。

还说那日在花朝宴上就有人说,镇守三川口的霍老将军早提出西胡人有异动了,可就是谢阁老把事情压下来的。害得霍老将军父子和四千将军壮烈牺牲,难道如今谢耘还想拖后腿么?

这后头的话,谢耘没敢细说,但以谢应台的精明老练,却是猜出了个七七八八。

当时气得一巴掌就呼到谢耘头上,骂道,“你个混账东西!我早说过,有些话哪怕世人心里都明白,可就算烂在肚子里,也绝不能说出来,尤其不能当众说!哦,我知道了,你定是看那谢云溪生得好,便起了歪心思,才在人家面前卖弄是不是?”

谢耘苦着脸,却不敢反驳,因为事实正是如此。

好在谢老夫人护短,忙拦着道,“行了行了,孩子年轻,哪有不犯错?横竖如今祸已闯了,老爷倒是想想,怎么压下此事才是。”

谢应台嗤笑起来,“怎么压?街上刚发生的事,便给人报到文渊阁里。我除了去向皇上请罪,还能怎么办?”

他再看谢耘一眼,给谢老夫人递了个眼色。

到底是多年老夫妻,谢老夫人一下就明白了,踌躇着问,“老爷可是确定了?”

谢应台道,“这还只是咱家一厢情愿,成不成还不知。但既然要选,肯定得选个能拿得出手的。”

谢老夫人点了点头,再看着一头雾水的谢耘,叹道,“眼下告诉你也无妨。咱家有意跟皇上结亲,如今你闯下这样大祸,少不得也得把你的名字略提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