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其他国家与地区佛教史(1/3)

一、东南亚国家和澳大利亚、非洲佛教史

(一)越南佛教史

佛教传入越南,约在公元2世纪末,由中国的牟子[1]、康僧会[2]等人,将佛法传到交趾一带(今越南北部)。10至14世纪,由于李、陈王朝[3]的护持,佛教达于鼎盛,并以中国南宗禅为主流。17世纪,净土宗取代了禅宗的地位。19世纪末,因法国的占领而使佛教衰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独立,佛教才逐渐复苏。

近代的越南佛教因有心珠、素莲、智海、玄微、一行等诸位法师的修寺兴学、创办杂志和成立佛教组织,才带动了佛教的发展。1963年,南越(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为维护天主教而破坏佛教,不允许佛诞节悬挂教旗事件,造成广德等七位僧人的引火殉教[4]。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前后,随着移民世界各国,越南佛教便传到法、美、澳等国。

(二)菲律宾佛教史

公元8至13世纪,佛教随着印度尼西亚室利佛逝王朝的力量传入此地,可惜尚未生根,***教就跟着东来。尔后,西班牙的殖民主义者更挟天主教的威势,强迫人民放弃固有信仰,幼弱的古菲律宾佛教至此消灭。菲律宾成为远东唯一的天主教国家。

近代菲律宾的佛教随华侨而传入。1931年,“旅菲中华佛学研究会”成立,不久,性愿、瑞今等法师创建第一座正信寺宇——信愿寺。尔后,念佛共修、佛经讲座及社会教育、福利、慈善等事业陆续展开。1989年起,佛光山前往弘法,建有佛光讲堂、慈恩寺及多所佛光缘,国际佛光会亦于此设立协会,使得原来只弘扬于华侨之间的佛教,更广及于菲律宾民众之中。

(三)新加坡佛教史

新加坡居马来半岛南端,华人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因此中国大乘佛法在此流传甚广,尤受中国闽、粤影响为甚,故有禅、净两大派的形成。南传上座部佛教因锡兰(今斯里兰卡)、泰国的移民不少,也占有一席之地。

1950年以后,此地佛教有更多样化的发展。虽然新加坡地狭人稠,但寺院林立,形成“两巷一庵,一街三寺”的特殊景象。“新加坡佛教总会”由宏船法师担任会长,是当地较有组织与力量的团体,1951年,更成立“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新加坡分会”,由毕俊辉居土担任会长。

新加坡的高僧辈出,如宏船、广洽、优昙、演培、常凯、隆根等法师,创办文殊中学、佛学书局、施诊所等,但因使用英语的人数增加,而华裔道场仍以华语为主,故难以吸引青年知识分子。国际佛光会新加坡协会,自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佛学讲座及梵呗音乐演唱会,即为接引青年学佛,开发佛教的生力军。

(四)马来西亚佛教史

佛教传入马来西亚可分二期:早期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而有狼牙修佛教王国的建立[5];15世纪以后,马六甲王朝太子伊斯干达沙娶***教公主为妻,下令全国改信***教,佛教因而逐渐衰微。17世纪后,华侨渡海到南洋谋生,中国僧侣接踵而至,虽然印度的佛教早已没落,但中国佛教却开始落地生根。

今日的马来西亚虽以***教为国教,但居于次位的佛教,自1957年国家独立后佛教团体纷纷成立[6]。其中属于全国性团体的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有竺摩、金明等长老,在经过多方的努力与争取后,终于在1962年促使政府将“卫塞节”定为国定假日。国际佛光会并于此设立马来西亚协会。1996年,星云曾应邀在莎亚南体育馆举行弘法大会,计有八万人参加。

目前,佛教在马来西亚仍以华族汉文系佛教为主,以英语为媒介的南传佛教为辅。达摩难陀长老是南传佛教的代表者,对当地佛教的发展,贡献很大。近来藏传佛教、日本佛教也渐受注意,使马来西亚佛教呈现多元化发展。

(五)印度尼西亚佛教史

公元5世纪初,法显大师访问爪哇岛时,已有佛教的流行。7至11世纪,义净大师西行求法,途经此地,见婆罗浮屠,几可媲美于印度那烂陀寺,佛教的兴盛,可见一斑。1006年,摩拉匹火山爆发,佛教随之湮没在火山灰烬之下[7]。直到二次大战后,佛教才有复苏之势。20世纪60年代,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排华政策,禁止使用中文,使得大乘佛教的传播一度受挫。1983年,由于教界的努力,政府通过“佛诞节”成为国家节日,并批准“印度尼西亚佛教学校”的登记,让佛教的弘传透过教育而能发展。

今日的印度尼西亚佛教,居士林普遍设立,佛教组织如佛光协会等亦相继成立,佛堂约三百余所,凡此种种皆可以反映出印度尼西亚佛教未来的希望。

(六)澳大利亚佛教史

据传,在19世纪澳大利亚早期建国的淘金时代[8],佛教即随着锡兰(今斯里兰卡)商船移民而传入,但因人数极少,佛教传扬不广。直至20世纪,一些研究佛教的西方人士移民澳大利亚后,佛教始传播开来。

其中,美籍比丘尼达摩珍纳[9]是最早期的开拓者之一,她在1951年来到澳大利亚弘法,先后成立“维多利亚学会”、“新南韦尔斯佛学会”等。尔后,其他佛教团体相继跟进。

20世纪的后期,来自亚洲的一批批移民当中有不少佛教徒,他们在澳大利亚组织佛教团体,举办弘法活动,其中较具规模的是佛光山在悉尼所建的南天寺[10]、布里斯本的中天寺[11]、西澳讲堂[12]等道场,及国际佛光会所设立的协会、分会。在他们的推动之下,对澳大利亚文化社会帮助甚大,使得佛教在当地备受肯定与瞩目,而成为近年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宗教[13]。

(七)非洲佛教史

佛教何时传入非洲已不可考,目前只知在20世纪20年代,东非坦桑尼亚有锡兰(今斯里兰卡)商人于每年的浴佛节浴佛,以及1927年曾由摩诃菩提协会支持,于佛诞节时用三种语言弘扬佛法[14],并印赠佛教书籍,可惜当时并无设立僧团,致佛法未在非洲弘传,直到佛光会进入非洲之后,方有改观。

1992年,佛光山应邀前往弘法,并于南非政府所献6公顷的土地上,兴建“南华寺”[15],并陆续在新堡、布隆方丹、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德班等地成立道场;国际佛光会也在以上诸地及史瓦济兰、刚果等地成立协会、分会。

1994年,南华寺成立非洲佛学院[16],同年10月,十位刚果青年请求剃度出家,这是非洲的第一次剃度典礼,也是佛教史上第一批黑人出家。未久,祖鲁族酋长率领十余万人,刚果也有数千人请求皈依佛教。佛光山在非洲弘法的成果是辉煌的,相较于当初建寺、布教的困难,这些惊人的成就,都说明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二、欧美佛教史

佛教与欧洲接触,可溯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派遣传教师至印度境外弘传佛法之时[17]。前2世纪后半期,希腊弥兰陀王则是最早信仰佛教的欧洲人。公元5至9世纪之际,基督教集中教会权力,佛教教义始渐失传于欧洲。13世纪蒙古打通亚欧的交通,马可波罗两次造访我国元朝,把佛教介绍到欧洲[18]。15世纪末以后,由于欧洲殖民政策的结果,学术上的佛教研究再度勃兴[19],主要的国家有英、德、法等国。

而美洲佛教的传入,早在公元5世纪时已有佛教的弘传者从亚洲的堪察加横跨白令海峡,到达北美的阿拉斯加弘传佛法,特别是在中美洲[20],尔后被基督教及强权者所隐没。近代佛教的再传入,则要从美国谈起。1870年左右,佛教随日本侨民迁至夏威夷而传入,约于1899年再辗转传到旧金山[21],佛教便正式踏上美国本土,同时也北传至加拿大。

(一)德国佛教

德国人性好沉思,是西方国家之中最早体会佛教真谛,并礼赞佛教教义的国家。17世纪的莱布尼兹,18世纪哲人康德,19世纪初期的许多哲学家如叔本华、尼采及音乐家瓦格纳等,都是佛教的崇信者[22]。佛教思想藉由这些哲学家、艺术家的启蒙,19世纪得以在德国扎根。

1818年,德国开设第一个梵文、印度学研究所,迄今设立相关佛学研究所的大学已有许多,弘扬佛教义理的书籍刊物、机构亦陆续出现[23]。1903年,德国音乐家古斯出家,是德国第一位比丘,此后有许多德、法、美、荷人跟随学佛。纳粹政权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佛教受到影响。1945年,德国战败后,各地佛教团体又渐成立[24],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近几年来,佛光山与国际佛光会以建设人间净土为主旨,正积极地建寺发展中[25]。

(二)英国佛教

英国佛教早期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包括南传、藏传及大乘佛教。主要的贡献有:1875年蔡特斯完成最早的一部《巴英辞典》;1882年戴维斯成立“巴利圣典协会”,将巴利文三藏及注释有计划地翻译成英文,而为英国佛教的发展铺路;荷吉森[26]在尼泊尔发现梵文贝叶经典,为欧洲研究大乘佛教的滥觞;阿诺德的诗篇《亚洲之光》问世,被译成十多国语文,接引许多读者信仰佛教;狄斯罗斯著《西藏语文法》、《藏英大辞典》,便利了藏传佛教研究;斯坦因从敦煌千佛洞携回古经典文物,则引起西方学界对西域佛教的研究。近代英国佛教则以孔兹[27]为研究大乘佛教的佼佼者,被誉为欧洲佛学大师。

佛教在民间展开弘法活动,始于1906年杰克森在海德公园的宣扬教义,此后佛教渐为一般民众所知[28],遂使佛教组织渐立,如“不列颠爱尔兰佛

教会”、“佛教协会”、“西方佛教僧团之友”、“法光寺”以及专弘藏传、南传佛教的中心等。1954年,“摩诃菩提协会”在伦敦创建“伦敦佛教精舍”,是南传佛教在欧洲的第一座佛寺。

20世纪70年代,日本佛教传入英国,以禅宗、净土真宗及真言宗为主。中国佛教除了太虚大师曾于1928年至英国弘扬佛法外,目前佛光山在英国已有数个道场[29],国际佛光会也设有协会、分会,以推广人间佛教。

(三)法国佛教

西方首先以系统化的方法来研究佛学的国家是法国。1826年布诺夫与德国拉森合著《论巴利语文》,而开西方研究巴利文风潮;尔后,在巴黎组织“法亚协会”,并首开以梵、汉、藏文版本对照的翻译法,更开启佛学研究的风气,故有“欧洲佛学研究之父”的称誉。继之,在梵文翻译上最重要的人物是列维,校译有安慧的《唯识三十颂释》、无著的《庄严经论》等,为佛教哲学与历史研究开辟新天地。法国大乘佛教另一位著名学者是蒲仙,他最大的贡献是将世亲的《俱舍论》译为法文,为研究说一切有部的先驱。

1975年,移民法国的越南人开始设立佛教团体;日本禅宗、日莲宗与藏传佛教也纷纷传入,并建立据点。中国大乘佛教的弘扬,则始自1928年太虚大师的弘化[30]。1991年佛光山亦前往建寺,目前已有多所道场设立。国际佛光会也设有协会、分会[31],积极弘扬人间净土。

(四)美洲佛教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日本侨民大量迁入中、南美洲,佛教的信仰也随之传入,但因语言的障碍,佛法的弘传,仍停留在亚裔侨民中。但是这个时期的藏传佛教已渐流传,形成两大主流:一为日本禅宗、“日莲正宗创价学会”[32],二为藏传佛教。当学禅的风气开始在白人社会开展时[33],许多禅学中心与禅修道场便应运而生。而日本禅学泰斗铃木大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学,对佛学研究的发展,亦功不可没。又“创价学会”因战后美军由日本撤回而传入[34],至今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佛教宗派。20世纪70年代,部分藏传佛教僧人来到美国,于是藏传佛教在美国奠基。

中国汉传佛教方面,则有圣严、显明、净海、浩霖等诸位法师陆续前往弘法建寺。1988年,佛光山在洛杉矶创建西来寺[35],国际佛光会总部也在此成立,十年来举办了各项活动与国际学术会议,积极拓展人间佛教事业。至今,佛光山已在美国兴建了二十多所道场,并创立西来大学,成立国际翻译中心。如此结合教育、文化的弘化目的,实为推动美洲佛教的本土化,发展属于西方社会文化的佛教。

1992年起,佛光山再将弘化脚步延伸至中、南美洲,目前在巴西、哥斯达黎加、巴拉圭、阿根廷等国设有道场,国际佛光会也成立协会、分会,因此为美洲佛教的弘传打开人间佛教的大门。

(五)俄国佛教

俄国佛教真正有历史可考是在17世纪时,由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族卡米克人及布利亚人传入。1741年,俄国伊丽莎白女皇下诏,敕封可汗喇嘛为佛教最高行政首长,因此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其后,布利亚的佛教寺院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36],僧侣的地位更形提升。

19世纪后,在沙皇的鼓励下,佛教的研究及经典的翻译大为兴盛[37]。其中,最具名望的是多尔耶夫喇嘛,他曾被任命为达赖十三世的宗教顾问,并且为与苏俄的关系穿针引线。1912年得到达赖支持与授命,在圣彼得堡建卡拉加哈跨(kalacahakra)寺,每年定期举办法会与结夏安居,是第一座在欧洲国家首都举行佛教仪礼的佛寺。

1929年以后,前苏联曾大肆毁佛,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才获得改善。前苏联政府开始准许建造佛教寺院,被放逐国外的学者也陆续回国,美、韩、印等国的佛教学者开始到前苏联授课,佛教又在学术研究浪潮的推动下渐露曙光。1993年,国际佛光会在圣彼得堡与莫斯科成立协会,有助于佛教在俄罗斯的传播。

目前欧美许多国家都已有佛教的传播,特别是国际佛光会所推动的人间佛教,更是遍及于大小国家中[38]。

【注解】

[1]汉献帝初平年间苍梧人,精通儒、道,醉心佛教,因汉末天下大乱,携母避难交州(治今广西梧州市),而将佛教传入越南。

[2]三国时代的译经僧,“世居天竺,其父因经商移居交趾……笃志好学,明解三藏”(《梁高僧传》),可见康僧会时,越南已有了三藏教典,佛教确已流行一段时日。

[3]佛教在越南始终有赖于王室的保护与提倡,尤以10至14世纪的李、陈二朝拥护最力,李朝先后八主都崇信佛教,大行布施,建寺造塔,迎请三藏教典或设戒场传授戒法,第八主惠宗时,将政务委交次女佛金而出家为僧,法号“惠光大师”。惠宗的女婿陈守度趁机篡夺王位,建立了陈朝。陈朝君主也采护佛政策,使佛教发展达于鼎盛。

[4]这七位僧尼是:广德大师、善美法师、妙光尼师、善惠长老、光香法师、清穗法师、元香法师等。他们先后以汽油浸湿了衣服,引火自焚殉教,造成国内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导致军事政变,推翻了吴氏政权。

[5]狼牙修是一个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国家,立国时期约自公元2世纪至13世纪。极盛时,领土有现在的吉打和吉兰丹二州,又以吉打城为贸易港,中印交通甚密。

[6]马来西亚佛教团体可分为三种:(一)全国性的佛教团体: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来西亚佛光协会、马来西亚僧伽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佛教会、马来西亚泰裔佛教会;(二)区域性佛教团体: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槟城分会、三慧讲堂、马来西亚禅坐中心、慧音社、北海佛教会、迦玛噶举教会、慈航佛学社等;(三)寺院庵堂:青云亭、极乐寺、佛光学舍、觉莲苑泰佛寺、东禅寺等。

[7]公元1006年,摩拉匹火山爆发,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婆罗浮屠亦被火山灰湮没,佛教发展因而停顿。直到1815年,由于婆罗浮屠的发现,印度尼西亚佛教才又逐渐复苏。

[8]澳大利亚是一个由欧裔移民为主而成立的新兴国家,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信仰。

[9]比丘尼达摩珍纳,在美国出生,于锡兰(今斯里兰卡)出家,1951年第一次到澳大利亚弘法时已七十高龄,先后在墨尔本成立“维多利亚学会”、北雪梨成立“新南威尔士佛学会”,始将佛教传到主流社会之中。

[10]南天寺是由卧龙岗市政府献地70英亩,佛光山又添购26英亩兴建而成。1992年破土,1995年10月落成开光之日,同时举行国际佛光会第四次世界大会,海外贵宾云集,成为当地的头条新闻,纽卡斯尔市长曾于开光典礼时肯定地表示:“南天寺不但是佛教徒和中国小区里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新南威尔士州里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很感谢佛光山有此远见,在澳大利亚建此一寺院,并且命名为‘南天寺’,它堪称是南半球的天堂。”由此可知,“南天寺”已获得该国社会大众的认同与肯定。南天寺是南半球第一大寺,其建筑设计绝胜,曾荣获澳大利亚政府颁发最佳建筑设计奖、园艺设计奖、灯光设计奖,目前已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宗教据点。除了推动一般的弘法活动之外,也积极从事社会教化及宗教融合的工作。1994年起,南天讲堂的法师为新南威尔士大学、雪梨大学、麦觉理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指导禅修,主持佛学讲座,并带动各大学相继成立佛学社,确为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注入一股活力。

[11]中天寺,乃取自佛陀的另一德号“中天调御释迦文佛”,也有“中国人的天堂”的意思。位于昆士兰州的布里斯班与洛根市交界处,1991年元月动工,1993年10月30日举行开光典礼。1999年佛诞节,吸引了12万中外人士前来浴佛。中天寺结合宗教、文化、慈善、教育的力量,融合佛教的传统与现代为一体,致力于中澳文化的交流,因此受到当地社会的重视,住持依来法师即曾荣获昆士兰州小区服务有功人员奖,是当地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12]“西澳讲堂”位于西澳梅兰(Maylands),另有“墨尔本佛光缘”位于墨尔本、“黄金海岸禅净中心”位于黄金海岸,及“南天精舍”、“南天讲堂”、“中天精舍”。

[13]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1991年所作的调查显示,澳大利亚佛教徒已在10年内增加三倍,为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宗教。

[14]英语、印度语、SWABILI语。

[15]1992年3月8日,南非布朗贺斯特市议长汉尼·幸尼科尔博士与市政府秘书长蓝毗·蓝波切及南非驻华代表林宗远等人代表南非政府,带着3公顷土地的合约书到佛光山,请星云到斐济建寺弘法。当他们亲睹佛光山各项建设之后,深受感动,就在赠地的签字仪式上当场将赠地增为6公顷,后来又增加为12公顷。

[16]非洲佛学院旨在培养属于当地优秀的弘法僧,并促进非洲佛教本土化。目前以高中、大学毕业的男众为主,未来将扩展招收各年龄层及不同种族的男女信众。

[17]根据阿育王石柱敕文第十三的记载,佛教已远播小亚细亚以西,遥及巴尔干半岛、埃及等地。

[18]元朝帝国打通亚欧的交通,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马可波罗两次访中国元朝,受到

忽必烈的接待,著有《马可波罗游记》,书中叙述他自克什米尔所见藏传佛教,新疆和河西走廊的西域佛教,北京至江南的汉传佛教,及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至锡兰(今斯里兰卡)的南传佛教等,在欧洲影响极大。

[19]为便于统治殖民国家,又为宣扬基督教,不得不研究语言学及宗教学佛教。又佛教教义与基督教上帝创造人类观点不同,更激起欧洲人对佛教的研究。各国最初以研究佛教文献为始,法国以大乘佛教研究、考古学研究入手;英、德以巴利语佛教文献翻译、考古学研究等为主流。

[20]当时有五位比丘从喀布尔航海到扶桑(即今之美洲大陆)制定佛律,传入佛书和佛像,并以出家戒律开化民俗。

[21]1899年,净土真宗西本愿寺僧侣园田宗惠以及西岛觉了到达旧金山,向当地日侨传教,创立北美佛教会,是为美国第一个佛教组织,1942年更名为“美国佛教会”。

[22]莱布尼兹的《辩神论》一书,即引用了一些佛学典故;康德经常在著作及演讲中提及斯里兰卡、缅甸及中国的佛教,赞叹僧侣上求下化的精神,并曾向友人赫斯说,他坚信佛教轮回的道理;叔本华不仅广搜,并研究佛典,著作中常引述佛理,且赞美佛教是“世界所有宗教中最卓越者”,家中供有佛像,并以佛教徒自居,是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哲人;崇拜叔本华的瓦格纳则颂扬“佛陀人生观的伟大,使其他学说在相较之下,显得微不足道”;尼采则以牧师儿予的身份,大胆的称扬“佛教的真实性,高于基督教一百倍”。

[23]1881年,奥登堡在柏林出版《佛陀生平·教义与教团》一书,该书确立佛陀与佛教僧团的历史,打破视佛陀为神话传奇的谬误;之后又编辑巴利文《律藏》,将其中“戒本”译成英文。1903年,塞顿杜克创立“德国佛教传道会”,是德国第一个佛教团体。该会1905年出版《佛教徒》,是西方第一本佛教刊物;同年,在柏林建立分社,将该会改为“德国佛教会”。1907年又成立“大觉中心”。1909年,三界智成立“德国巴利文学会”。1911年,“摩诃菩提协会”在莱比锡设立德国分会。1921年,法官格林成立“德国佛教团”。1924年,医师达克尔成立“佛教精舍”,藏书丰富,为当时欧洲的佛教重镇。1921年,斯坦基创“佛陀团体”(后改名“佛教团体”)。

[24]战后德国佛教团体逐渐成立,如“韦勒出版社”先推出《阿育王文库》。1949年,自慕尼黑佛教团体加入“摩诃菩提协会”后,各大城市如柏林、法兰克福、汉堡等地相继加入。1951年,柏林佛教徒成立“柏林佛教会”;1954年,“汉堡佛教会”成立;1952年,葛文德喇嘛在西柏林成立“圣弥勒坛城西方教团”,为德国第一座密教寺院,1958年正名为“德国佛教联盟”。1984年,此联盟为与基督教取得平等的合法地位,成立“德国佛教总会”,日本各宗派亦随之设立道场。

[25]从1988年起,就有德籍人士向佛光山求受三坛大戒。1992年,满彻法师到西柏林弘法并筹建道场,至今已有“柏林佛光山”、“莱茵禅净中心”、“法兰克福禅净中心”、“汉堡佛光缘”等,而国际佛光会亦随之在各处成立协会,积极弘扬人间佛教。德国总统贺隆先生(Roman Herzog)曾于1996年邀请柏林佛光协会代表至官邸参加文化活动,乃中国团体首度获此殊荣者。

[26]荷吉森于1833至1848年间,在尼泊尔发现梵文贝叶经典三百八十一部及纸本梵夹多件,荷吉森除自己致力翻译刊行外,并赠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法国著名佛教学者布诺夫(后藏巴黎图书馆中)及印度人密多罗(后藏加尔各答图书馆中)。

[27]孔兹于1951年出版《佛教本质及发展》,1954年与华利、荷娜小姐及藏传佛教专家史尼古夫合著《各时代佛教经典》。后献身大乘佛教研究,尤其是《大智度论》。因学识丰富,译笔精确,是近代研究大乘佛教的佼佼者,被誉为当代佛学大师。

[28]佛教在英国原只是一种学术研究,至杰克森始被认为是首位英国实践佛法的佛教徒,他自营书店,流通佛教书籍。

[29]目前有伦敦佛光山、曼城佛光山、雅适士佛光缘、英国伦敦协会、英国曼彻斯特协会,经常举办各种多元化的弘法活动,如佛教艺术季与中华文化系列慈善义演、供僧法会、和平对话——宗教与社会的融合、中小学教师研习营、各国寺院巡礼、慰问老人院等活动。

[30]1929年在太虚大师促成下,罗丝贝莉女士成立“法国佛教友谊会”,后更名为“巴黎佛教协会”,于1939年出版《佛教思想双月刊》,并定期举办佛教活动等。

[31]慈庄法师与依晟法师在巴黎郊区梵得乐镇,以卢瓦雷诺古堡作为“巴黎佛光山”,成为佛光山在欧洲的第一座寺院,随后亦成立巴黎佛光协会、巴黎道场。

[32]为在家信众团体。尊日莲正宗传统教义,认为依“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就能成佛。主张只有获得“利、善、美”的价值,才能达到追求幸福的最高生活目的。

[33]1945年后,许多美国人前往日本学禅,回美传授。由此影响1950年代末期出现的披头族,许多作家、画家、音乐家不满西方传统,而对禅产生兴趣,形成披头禅的热潮。1965年又有崇拜寒山自然风光的嬉皮禅。此二派均与正统的禅有别,惟许多嬉皮后来成了正统禅的修行者。

[34]二次大战后,美国士兵派驻日本,其中有许多人娶了当地女子为妻。据统计,当时约有五万名战争新娘,这些妇女大多信仰日莲正宗,在随丈夫回美国之后,将此信仰带回美国,她们自组团体,自建庙宇。1963年,贞永昌靖投入该宗,并在他的积极宣扬下,信徒大增,才使得日莲宗成为1950至60年代美国佛教的主流。

[35]1976年,星云代表“中国佛教会”组团访问美国,并庆祝美国独立两百周年,期间弘扬“人间佛教”的理念受到热烈回响,乃应美国友人与当地信徒邀请,前往建寺弘法。1978年派遣慈庄、依航法师赴美筹备建寺,并预先将道场命名为“西来”。历时七年,经过六次公听会,一百三十五次协调会,终于在1985年获准建寺,1988年落成。西来寺建筑宏伟,落成之后备受赞赏,当期《生活杂志》形容“西来寺”是美国的紫禁城,并将之誉为西半球第一大寺。

[36]当时的佛教组织有:“禅理学会”、慈国寺的“曼巴医学会”、阿津庙的“信条神学会”等。他们使得寺院不仅仅是宗教中心,更是教育、文化、医学的中心。

[37]在佛学的成就除多尔耶夫喇嘛外,著名的佛教学者有米那耶夫、瓦西里也夫、彻尔巴斯基等人,这批学者各有专攻与著作,有的曾参访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有的则与其他国家的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38]欧美国家中,佛教较为流行的国家尚有:(一)加拿大:约在19世纪末期,佛教由日本传入,之后由于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移民增加,佛教逐渐壮大,也使加拿大的佛教包括了整个佛教世界。佛教徒多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三个地方。1980年,由中、日、韩、斯里兰卡等国法师及信徒共同组织一个全国性的佛教会,称为“多伦多佛教联盟”,后更名为“加拿大佛教会”。目前在加拿大的佛教组织很多,佛光山也在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等地设有多所道场,国际佛光会亦设立协会、分会,对加拿大佛教的普及,发挥很大的功能。(二)捷克:1348年,布拉格大学即设有巴利文佛学课程。19世纪后,研究佛学最著名者有:保罗达克、英人留布波罗查嘉博士、温新梁博士等。目前在捷克各大城市多设有禅坐中心,佛光山亦设有“捷克布拉格佛光缘”弘扬人间佛教。(三)芬兰:1886年出版第一本佛书,1945年,芬兰第一个佛教会成立,开始佛教弘法活动。目前已有日莲正宗、越南、藏传等佛教组织。(四)瑞士:佛教活动在洛桑、日内瓦颇为活跃。有《谛观评论杂志》等佛教期刊出版。设有“欧洲新佛教会”,拥有许多斯里兰卡籍的信徒。近年佛光山有“瑞士佛光山”、国际佛光会有“瑞士协会”的成立。(五)瑞典:1954年,斯里兰卡那拉达法师应邀在大学讲授佛学,“瑞典佛教会”因而成立。此后致力于佛典翻译、研究者逐渐增多,藏传佛教中心也在各处成立。近年则有佛光山的“瑞典佛光山”,国际佛光会的“瑞典哥登堡协会”、“瑞典斯德哥尔摩(非汉语系)协会”陆续成立。(六)比利时:是天主教国家,学佛人数不多,以集会讨论为主要活动,有居士发行期刊。近年国际佛光会成立“比利时协会”,以推广人间佛教。(七)意大利:1295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祖国,意大利人首次听闻佛法。到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术界开始热衷于佛教的研究,其中以度机居士所创“东方学学院”对佛教的传播贡献甚大。20世纪六七十年代,藏传佛教大量传入,日本禅宗亦随之跟进,近年则各宗派之间呈现融合景象。另外,如欧洲的匈牙利、奥地利、荷兰、丹麦、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虽然佛教还在发展初期,但仍有佛光山所成立的道场及国际佛光会协会、分会推动人间佛教,如荷兰佛光山、西班牙禅净中心、西班牙巴塞罗那佛光缘、葡萄牙佛光缘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