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零六年,西晋光熙元年。

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匈奴人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即汉王位,改年号元熙,定国号汉,正式建立匈奴汉国。

这一年,藩王征战,外族入侵,农民军,流民军,坞堡主各自为战,天下大乱。

在这一年里,天公预警,正月,七月,十二月,接连三次出现日食,同年十一月,晋惠帝驾崩显阳殿。

所有人在漫长的等待过后似乎终于看到了希望,主君驾崩新主即出。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建康城中,一个新的生命,将要降生。

东方渐白,足够两辆四乘马车并排而行的宽大街道上,一辆双马拖着的雕面鷖总的华丽马车快速驰过。黎明时分气温最冷,街上行人极少,只有一些商铺点了灯忙活着一会儿开张。

马车里是一位不过三十岁左右穿着很是富贵的青年人,虽然一身酒气,可眼神却很明亮,显然并未喝醉。车夫不断挥动着鞭子,大声吆喝着马,也亏得这会儿街上无人,否则这样的速度要是真有人在前头,定然是要出事的。

不一会儿的功夫,马车在一处五进宅院前停了下来,车夫手脚麻利的从车厢后面取了矮凳放好。年轻人紧了紧身上的披风,撩起车帘走下车来。

府门前彻夜点着两盏灯笼,借着灯光和蒙蒙亮的天色,他隐约看见府门前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

他自十二岁起学习经营家族生意,这许多年来也算阅人无数,自认眼光并不很差。门前的道士虽说衣衫褴褛一派潦倒穷困的模样,可他却觉着这人仙风道骨,倒是颇有些不凡的样子。遂紧步上前,躬身施礼道。

“道长有礼,许是府上奴才怠慢,道长勿怪。”

那道人上上下下打量他一眼,又看看府院上空,“无妨无妨,贫道本就不是红尘中人,自然不会在意这些虚礼。只是,贫道此地修行,贵人降世,理应前来道贺。”

贵人?公孙芫琢磨着这话里的玄机,又想了想府中已经发动的嫡妻刘氏,缓缓的摇了摇头。“这孩子未足月便早早降世,只怕不是道长所说的贵人罢。”

其实也无怪公孙芫有此想法,七个月便降生的婴儿,便是孕妇之前好生将养着这孩子也未必能活,更何况后宅那些手段他也清楚,这回早产,并非意外。

那道人似是看出了公孙芫的心思,疑惑间捏起右手指尖再三推算了一番,随后一派了然,“不碍事,此女乃仙家手段,必能顺利降世,日后大富大贵!”

一早出来候着的元宝早就看这牛鼻子老道不顺眼了,赶也赶不走,骂也骂不走,打赏了银子也不肯捡。

他不过是个下人,府里的少奶奶发动。他不好在外面弄出事情来,打伤或打死了这道士为家里添堵,见了红,毕竟不吉利。

看见少爷回来,这道士开口说了话。

还以为他只会捡些好听的说,没想到绕来绕去竟说少奶奶这一胎生不出儿子是个女儿?

“原我还想你这老头精明,不知打哪儿听说了我家少奶奶生孩子,特来说几句讨喜的话领些赏钱,不料你也是个憨货不会说话的。我家少奶奶这回铁定能再为家里添一位孙少爷,你还是快些拿了银子离去免得惹我家少爷不悦,我家少爷还要回去见过老爷,守着少奶奶生产呢。”元宝气鼓鼓的冲那道士挥了挥手。

元宝自小伺候公孙芫长大,名为主仆,可二人的情分深厚。他忠心,也得公孙芫看重。

也因为忠心,所以哪怕元宝平日里口无遮拦,公孙芫也愿意养着他。

可今日,元宝护主心切多说了几句话,公孙芫竟然瞬间变了脸色。命人将他拖进柴房!

直到柴房的门上了锁,元宝才收起了方才慌慌张张的样子,一屁股坐在地板上直叹气。

“唉,可怜的少奶奶!少爷真的厌恶少奶奶至此?甚至不愿意她生出儿子来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