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温侯(一)

自中平元年以来,刘备关羽桃园结义,一晃却已过去了二十载。

二十年时间里,关公追随着刘备,可说是历经无数磨难,始终没有叛离。三弟张飞,在雍水河畔为掩护刘备而遭擒,最后死于董之手。两兄弟相依为命,虽非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刘备从未用如此严厉的口吻下达过命令!

关羽如今也已经是过四旬的人了,怎能听不出刘备这一纸命令当中,所隐藏的无尽焦虑。

战局至此,已经是不可寰转。若不能攻破曹仁防线,则刘备今后的命运,就可想而知。

关羽很清楚刘备的心思。得豫州之地是小,攻陷许昌,俘获汉帝刘协,却是刘备真正意图。

刘备如今却什么?

缺少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不管长安的汉帝是否正统,刘备都不太可能和董有回转的余地。而那许昌的汉帝刘协,也不问他是否是伪帝。若能得到刘协,刘备就有大展拳脚的空间。

这也是刘备为什么会在明知道关东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能是董的安排之后,仍执意要和袁绍联手攻打曹操的原因。只要有袁绍牵制住曹操的兵力,刘备才可能有机会,攻破汝南防线,兵临许昌城下,抢回刘协。对刘备而言,不论刘协是否是正统,总归是一面旗帜。

有了刘协的这一面旗帜,刘备才有可能在荆襄,在徐州站稳脚跟。

挟天子以令诸侯吗?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事实上,从董卓死后,这天子不就是用来挟持的吗?

董卓是这样做的;李郭汜是这样做的;曹操也是这样做的!

既然大家都能够这么做,那么他刘备也能这样子来。成王败寇,自古以来都是这个样子。

所以。关羽在汝南,展开了又一场极为凶猛的攻势……

泰平五年仲春。关中大地生机盎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几年地休养生息。三秦大地上,早已经不复见当年那残破的模样。

与此同时,自三皇五帝以来,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科举终于拉开了序幕。

从西域,到幽州;从西川,至漠北。

根据承明殿所颁发地科举法令,各州县都开启了春闺大考。首次春闺,共有三学学子三万两千二十余人,加上由各地辗转而来地士子,大约五万余人进入了考场。进行为期三天的考试。

“什么?西平被攻破了?”

董端坐堂上,看着手中的战报,忍不住自言自语。

陈宫说:“正月初六,关羽在黑闾涧蓄水三日,水淹柏亭。西平守将侯成被被困十数日之后,见援军无法接应,只得开城投降。殿下,这西平一失,曹操在汝南的防线也就算是完了!”

春闺开科的喜悦,被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驱赶的无影无踪。

董自言自语。“没想到……我还以为那曹仁能坚持到三月。没想到,这么快就顶不住了……不对啊,关羽在黑闾涧蓄水,曹仁怎么可能会没有觉察?还有,那刘晔也不是等闲之辈啊。”

陈宫道:“据说刘晔和曹仁之间,有点纠缠。去岁末,关羽攻打征羌时,曹仁曾派人向刘晔求援。刘晔呢。也并非没有动作。只是在救援途中,得知关羽突然袭击定颖。刘晔担心中计,在半路上又领军回转。后来他曾派人向曹仁进行解释,但据细作说,曹仁对此非常不快。”

董盯着陈宫。“公台以为如何?”

“呵呵。以我看,不过是离间计罢了……想必那征羌也好。定颖也罢,只不过是关羽的幌子。真正的目的还是想要离间曹仁刘晔二人。所以在西平危险,定颖被困地情况下,曹仁并没有派出兵马协助。相反,柏亭告破之后,曹仁痛责刘晔,并把责任都归咎在刘晔身上。”

曹仁……董蹙起眉头。在演义当中,曹仁是一个名将,但给董的印象,却是个常败将军。不过,在曹操和董的交锋中,曹仁表现的并不算太差。至少在雒阳大战的时候,他能以少量的兵马,抵挡住黄忠大军十余日的攻击,足以显示出这个家伙,绝不是一个浪得虚名之辈。

没想到,却是小心眼儿?

董想了想,“柏亭告破,西平归降。曹操在汝南的防线已经名存实亡。我估计,曹仁下一步的举动,一定是保全兵马,退守临颍至长平一线。若我估计的不错,他十有**会舍弃刘晔。”

“臣下也如此认为。”

“那你觉得,曹操会做什么反应?”

“曹操嘛,如今他在濮阳和袁绍打得不可开交,一时半会儿是脱不开身。而且,汝南告破,许昌必然会有一番动**……以曹操地性格,说不定会兵行险招,和袁绍来一场决战吧。”

决战!

董轻轻点头,对陈宫的看法倒是颇为赞同。

这大半年来,通过贩卖辎重军马,董已经抽走了冀州五成以上的存粮。同时,在针对刘备曹操等各诸侯的交易当中,也获得了不菲的利润。就关中目前的情况来说,时机已经成熟。

而且,春闺已经开科,一切进行的颇为顺利。

剩下的,就是等待秋试来临。一俟这第一科成功了,那么不需数年,天下学子将尽归长安。

是不是可以……

董沉吟片刻之后,起身道:“公台,你即刻回承明殿,以我地名义,向黄忠文聘,张张辽,贺齐田豫。陈到诸葛瑾,以及在西川的徐荣和阎圃传令。就说命各军做好准备。随时候命出击。

另外,命庞德所属渭南行营,自陆浑关出,屯兵于轩辕、伊阙和大谷三。”

陈宫闻听,忙拱手应命:“臣下明白!”

送走了陈宫,董又把董铁找来。将一块巨魔令交给了董铁,嘱咐了几句之后,董铁领命而去。

差不多了!

董轻轻的揉着太阳穴。关中至今已沉寂了四年之久,差不多是应该做一个结束了吧……

董想到这里,再次起身。准备往杜邮堡走上一趟。

才一出门,就看见董冀匆匆的走来,“父王,您这是要出门吗?”

董冀说话的时候,显得有些躲躲闪闪。这在以前,却是从没有过地事情,董不禁愕然。

“伯威,有什么事情吗?”

这伯威二字,是董冀地字。本来,董冀年仅十八。尚不到弱冠的年龄。但考虑到他已经出仕,并且董自己在十五岁地时候就有了字,所以对年龄也不甚在意。所以,年后就给了董冀表字。

董冀白皙地脸,微微一红。

“父王,孩儿有点事情找您,不知道您是否有时间呢?”

董笑着点点头,“时间倒是有。不过……算了,您随我进书房说话。”

父子二人,走进了书房。董坐下来,对正在整理书房的小木头说:“去,把三爷送来的武陵茶取来。烹两杯茶。”

这武陵茶。是壶头山溪特产。

胡昭也是在偶然的机会发现,并且经过烹制后。口感非常不错。东汉末年,茶并没有普及,甚至很多人把这茶叶,只当作是一种药物。胡昭在发现了茶的另一个功用之后,就送来一部分给董。

董呢,本身对茶也无甚喜爱,只是偶尔换换口味,倒也不错。

相比之下,黄月英、蔡琰二人,倒是非常喜欢。并且自己鼓捣着,用炉火烹制,效果不错。

“好了,有甚话,赶快说!”

董冀挠了挠头,轻声道:“是这样子……昨日我去温侯家看望,来婶婶问我,可否请君侯来长安呢?”

早在去岁,吕布一家就抵达了长安。

董对这一家人颇为款待,专门拨出了一座府邸,名卫将军府,供吕布的家眷居住。期间,来莺儿曾带着女儿吕欣过府前来拜见董。本来这拜见的事情,应该是由严氏来做,只是因为严氏到长安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身孕。算算日子,应该是在离开汝南之前的事情。

董和来莺儿也算是旧识,谈起当年的事情,唏嘘颇多。

而董冀呢,却和吕欣很来电。那吕欣年已十四岁,却出落的亭亭玉立。既有来莺儿地妩媚,又继承了吕布的英气。董冀和吕欣一见之下,就有点转不开了,隔三差五的总会去吕家做客。

严氏也好,来莺儿也罢,都看出了董冀的心思。

仔细想一想,这样似乎也不错。能和董家扯上关系的话,那么他们这一家子也好过许多。

董隐隐约约的听到了一些消息,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

就如同他对女儿文姬的态度一样,董希望儿子也能找到心爱的女人,共度一生。吕家……门楣是差了点,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董吕布,并称是这天底下的两头猛虎,也算不错。

故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董冀自己觉得高兴,自己觉得幸福,那么就算是娶了吕欣,又有何妨?

当然,年纪似乎还小了一些。

董道:“我从未说过,不让君侯来长安。如果君侯愿意,我也会非常开心。想当年,我与君侯在雒阳相处的不错。后来虽发生了些小误会,但也算不得什么。若他愿意,自可前来。”

说到这里,董细目一眯。

“伯威,你来家婶婶是个性子高傲地人,断不会问你这种事情……呵呵,是谁让你来问的?”

“这个……”

董冀的脸,顿时通红。

“好了,你不说我也知道。吕欣那丫头也不错,你娘亲她们对她也颇为喜欢。若是你喜欢她,就只管去追好了,莫要偷偷摸摸的。我董的儿子,喜欢女人要光明正大,躲闪个甚?

你可以把我刚才说的话告诉那小丫头……还有,温侯家里有个家将,名叫高顺,是也不是?”

董冀一怔,“是有这么一个人。不过好像不怎么说话……父亲,为何提起此人?”

“那是个了不起的人!”

董一笑,“好好和他交流一下。高顺这个人,单讲练兵的话,只怕是不会被老麴和叔至差。”

董冀闻听之后,眼睛顿时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