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精讲精学

▶ 什么是海洋经济?为何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如何发展好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化而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包括海洋运输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造船业、海洋新材料业、海洋石油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与农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产业。现代海洋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产业门类不断完善,一些细分生产门类正在崛起,不断拓展着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当今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把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海洋经济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陆地资源趋于枯竭,陆地空间趋于饱和,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和发展空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都确立了“大土地”理念,越来越多地向海洋国土、地下空间、太空等拓展自身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许多国家把加快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展海洋经济放到国家战略位置来抓。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也是历史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搞好规划。海洋经济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搞好规划非常重要。沿海各地制定发展规划应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同时使本地的具体规划符合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应把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作为重点,使发展海洋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国土虽然辽阔、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发展海洋经济一开始就应重视可持续问题,除了提高海洋开发能力,还要提高海洋控制、综合管理能力,重视相关产业的安全性。为此,应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秩序,科学保护海洋资源,尤其是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否进行自主创新、实现重点跨越,取得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海洋科学技术,是决定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为此,应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

▶ 中国走向海洋存在哪些误区?

中华文明中不乏海洋基因,只是长期被大陆基因所抑制。如今,中华民族再次走向海洋。不同于郑和下西洋,这次是注定要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民族自觉行为。然而,许

多人将郑和下西洋及近代西方的海上扩张作为中国走向海洋的参照系,存在误区。

误区一,海洋是国家安全的威胁来源。在钓鱼岛、黄岩岛等周边海岛争端迭起的今天,一些人在宣扬来自海上的威胁。这种想法是有现实依据的。但过分宣扬海上威胁,则是个误区。毕竟,岛屿争端,主要是海底权益与战略通道安全的角逐。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社会和文明型国家,安全威胁多来自内部,外部的威胁也是全球性、综合性的,从本质上说并非源自海洋。

误区二,建设海洋强国是民族复兴的不二法门。许多人脑海里,中国梦的最后检验是海洋梦。的确,走向海洋是民族复兴的伟大创举。然而,海洋强国并不等于世界领导型国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确立世界领导型国家地位,关键是对包括公海在内的网络、太空等全球公域的进入、维护和掌控能力。

误区三,走向海洋第一要务是拓展海权。一些人认定海洋强国首要体现于强大的海军。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仔细思考又觉得没有那么简单。甲午战争期间,中国的北洋舰队并不落后于日本,结果不是全军覆没吗?古今中外的例子提醒我们,中国海权的维护,靠的是自身的竞争力和体制。更明显的变化是,传统海权只停留在海面,而如今更体现在海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上通道安全的维护,更为关键。

误区四,走向海洋要么务实加入“蓝色圈地运动”,要么务虚地输出中华文化。一些学者如此呼吁,似乎也得到了形势佐证。亨廷顿曾断言:“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然而,海洋文明的缺失才是中国在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中落入被动局面的根源。建设海洋强国,复活沉睡五百年的海洋基因,是不够的。

误区五,走向海洋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海上中国”。走向海洋只是表象,中国最大的挑战是文明转型而非塑造海洋文明本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而是转型——作为传统内陆文明,如何走向海洋?作为农耕文明国家,如何培育海洋文明思维,实现海洋文明崛起?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途中,如何避免欧洲海洋文明的陷阱?

中国重新走向海洋,不是去恢复郑和当年的辉煌,也不是载着黄土在海上漂流,而是要塑造“全球中国”的身份和世界领导型国家的地位。中国肩负着文明复兴与文明转型的双重使命,为此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避免落入效仿、赶超的陷阱。

▶ 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指引。目前,我们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统一的国家海洋开发整体战略,沿海各省市大多采取粗放的开发模式,海洋资源浪费严重,海洋环境污染加剧,迫切需要国家对全国海洋开发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为此,应尽快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开发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及海岛、海水、海岸保护与利用等各种专项

海洋规划,把海洋开发规划纳入全国国土规划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统筹考虑。

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应参照和借鉴世界海洋强国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和基本国情,完善现有涉海法律体系,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尽快研究制定海洋基本法和当前急需的法律,修改和梳理现行海洋法律法规;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证有力的海洋行政执法体制,加大海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在全国人大设立专门的海洋委员会,在国务院法制办设立专门的海洋法制司,统筹海洋的立法、执法工作。

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海洋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应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统筹兼顾、共同推进的理念,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赢得最大的开发效益。应严格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坚持集约、节约用海,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益;加强用海项目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估,实行海洋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补偿;积极开展海岸带、海岛整治修复,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加强海域管理,严格海域审批。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我国海洋科技起步较晚,与英美等海洋国家相比,在海洋遥感技术、海洋导航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驱动,科技含量较低。据统计,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超过70%,而我国仅有30%左右。为此,应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产出, 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和国际竞争力;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制,建立有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海洋科技创新,形成共赢联合机制,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力。

加快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海洋强国,人才是关键。应加强海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和造就能进入海洋科学前沿和有国际影响的优秀人才;扩大海洋教育规模,增加沿海地区海洋大学和海洋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增加海洋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加强海洋学科专业点建设,增加能反映海洋科学技术新发展方向的专业和内容,扩大海洋高层次人才培育;加强对海洋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加大企业一线熟练技术工人、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的培育。

加强宣传教育。部分民众海洋意识淡薄,重陆轻海,忽视海洋开发与保护,忽视海洋权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不利于海洋强国建设。应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大力普及海洋法律法规和海洋知识,宣传海洋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环保意识和海洋法制意识,引导人们从根本上树立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想必然选择的意识,形成全社会热爱海洋、关注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