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精讲精学

▶ 我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之所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首先是因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走的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理想。无论过去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抑或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我们遵从的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和以往一切私有制社会的一个鲜明的不同,就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反对人对人、阶级对阶级、民族对民族、国家对国家的奴役压迫,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侵略战争。列宁曾做出帝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的论断,我们同样可以说社会主义意味着和平。因此,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党的性质和宗旨共同决定的。一切鼓吹战争、鼓吹暴力、鼓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对外扩张的观点同科学社会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反对霸权主义是我们党历届领导集体不变的旗帜。

其次,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认为靠侵略、靠奴役压迫其他国家和民族能够发展自己,推动历史的发展,赢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暴力看作阶级、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的暴力论曾经十分流行。德国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杜林认为暴力是历史的“本原的东西”,认为私有财产、阶级和统治关系产生的根源,应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而不应间接地从经济关系中去寻找。奥地利社会学家龚普洛维奇认为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强大部落对较弱小部落施加暴力的结果,并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所谓“种族求生存的斗争”。法国社会学家索列尔更是强调暴力在历史进程中起创造性作用,认为社会变化是暴力的创造过程,而不是被经济决定了的自然演进过程。暴力论者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揭示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经济和政治的真实关系,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理论。暴力论的流行同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走向没落反动的趋势相适应,为其实行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对外扩张张目。历史唯物主义肯定暴力在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中所起过的促进作用,但认为它不是根本原因,而且暴力本身必须由经济发展来解释。因此,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最终使一种制度取得较之于旧制度更大的优势的,是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政治制度、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而不是战争、暴力和掠夺。

理解了上述两点,就可以明白,国际上一些人士大可不必对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是否会称霸、是否还会友好对待邻邦心存疑虑。只要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不会推行霸权主义、扩张主义。过去弱小的时候不会,将来更强大了依然不会。

其三,近代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因瓜分世界、争夺资源而引起的,战争把全世界拖入了空前残酷的痛苦深渊,几十个国家、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人口多达两亿,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在世界各国中,中国遭受的战争之苦时间之长、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世所罕见。付出了极大牺牲才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中国人民,最痛恨战争,反对战争,酷爱和平,珍惜和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反对一切强加于自己头上的非正义战争,也反对把任何不义战争强加到其他国家和民族人民身上。战争也教育了人民。总体看,战争很难是双赢的游戏,绝大多数都是“零和”和“负和”的游戏,

而且玩火者终自焚,任何国家想发动侵略战争,搞霸权主义、扩张主义,都会遭到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世界潮流,浩浩****,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当今这个时代,任何国家企图通过侵略扩张来发展自己,已经失去了历史的条件。这就是历史的大势。因此,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不仅顺应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意愿,而且顺应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其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三十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争取一个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安下心来搞建设,为此我们做出了极大努力,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这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之不易。这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小平同志对此深情地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需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需要面对关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进步的重大问题,总之需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和平、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祁金利)

▶ 我国公共外交的内涵及其特色

公共外交是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就中国而言,公共外交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普遍参与,借助传播和交流等手段,向国外公众介绍本国国情和政策理念,向国内公众介绍本国外交方针政策以及相关举措。

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在于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展现中国的形象,促进中外的沟通交流和理解,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也要增进国内民众对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的了解、认同和支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维护和促进国家的根本利益。

中国的外交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从民间和公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公众参与正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当今时代,公众不仅是外交的受众,也是外交的主体、载体,是外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所以,公共外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格局,要官民并举,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共同参与。

近些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外交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拓展,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为指导;二是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三是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注重弘扬中华文明与借鉴吸纳其他文明有机结合;五是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

▶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的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能否实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关系到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要始终本着于我有利的原则,辩证地把握“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既做到不挑头、不对抗,默默耕耘,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机制,赢得

国际支持和赞同,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内政与外交的关系。随着各国参与国际体系进程的深入发展,我国将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我们与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交流和交往会日益增加和扩大,这种形势需要我们有效利用内政与外交的相互影响,实现内政与外交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我们对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和平发展道路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密切联系和有机统一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要用国内改革开放的新进展来推动外交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维护好、利用好战略机遇期。以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来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推动国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

2.正确处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目前,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加强,国际社会要求我做负责任大国的声音也日渐增多。一方面要强调坚持和平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另一方面要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对原则立场问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为建立公平、有效的国际安全机制做出贡献。

3.正确处理和平发展与防御国防的关系。中国的国防政策,基本精髓是在战略上始终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坚决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这一政策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和平时期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与努力遏制战争的统一。历史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维持一个国家的持久强盛,但民族复兴必须有强大的国防作为支撑,强大的军队始终是国家和平发展的有力保障。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力量,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但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4.正确处理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关系。就当前而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加快发展自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一个和平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人类普遍的追求。这一点上我们的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强大,在发展进程中与世界各国在资源、能源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也日益显现出来,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焦虑和不安。对此,我必须妥善处理国际社会对我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的关切,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快速发展的疑虑。要向世界阐明,中国将坚持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而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我们追求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