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力量

1.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许多条,但归根结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能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勇于并善于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理论之源,正是马克思主义使党站在了真理的制高点上,从而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诞生,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实践。有了马克思主义,就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也使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前仆后继,英勇牺牲,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是共产党人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历史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凡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出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都是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轨道,同时也只有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才能最终克服缺点和困难,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历史还清楚地告诉我们,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大国,如果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就丧失了“主心骨”,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可以说,没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统领起来的全国各族人民,就不会有自强自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关键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不能要求他们具体地回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和行动方针问题。要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造。这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了根,并不断地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不断变化着的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立场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从成立之初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根扎在人民之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始终不渝的根本任务,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私奉献,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高尚情操。党与人民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与人民一起筑起历史的铜墙铁壁,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而生,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归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正是这一理想使党在实践上实现了真理制高点与道义制高点的统一,从而有了强大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在于她信仰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实践目标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心胸,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和人类进步的方向,将一国一地的解放发展与全人类的解放发展统一起来,成为历史上最为崇高的伟大理想。“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90多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战胜逆境、推进事业的精神力量,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才能把崇高理想推向前进。

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纲领和目标,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至今,社会主义已经整整存在了500年,它从空想到科

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创造过高歌猛进的黄金时期,也遭遇了沉沙折戟的蹉跎岁月。中国共产党从未动摇过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建党之初就明确提出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始终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使之成为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及其统一上不断开拓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推向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一论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对这个社会性质自信;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坚持这份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心,我们要有这个社会价值自信。今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4.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党都要坚定这个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全党都要坚定这个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全党都要有这个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把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全党都要坚定这个文化自信。“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5.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既同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也同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迸发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坚持改革,探索保持和焕发社会主义生机的机理和机制。

我国社会主义在毫无经验的历史起点上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阶段,但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发现问题并自觉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我们必须在改革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开始形成了总体效应和总体效果。毕竟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我们越是开拓进取,遇到的困难就会越多越大,遇到的矛盾就会越尖锐,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6.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站稳群众立场、凝聚群众力量、实现群众利益、坚持群众标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各项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怎么变,一切为了人民这个立场不能变,为人民服务这个方向不能变,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原则不能变,各项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

要坚持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汲取群众智慧,接受群众教育。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毛泽东同志讲过,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我们的工作要想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百姓的生活点滴中获得闪光思想,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萃取创造元素,在广泛集中群众智慧中探寻创新工作的好思路、好举措。

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引导群众。我们的工作如果不能回到群众中去,不能说服群众、引领群众、鼓舞群众,党的正确主张就不能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工作的实践路径和方式方法,解决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生动不够、鲜活不足以

及模式化、套路化的问题,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要找准结合点,创新方式方法,实施有效引导。群众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尊重群众,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智慧和劳动,更要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接受方式;引导群众,既要靠真理的力量,又要注重群众利益关切。做好工作,要以大众视角、百姓情怀,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需求,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彻底性;多使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多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我们的工作在润物细无声中取得实效。

要坚决维护群众利益。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的全部奋斗就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任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要坚持群众标准,即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人民群众来说,他们越是有了自己身为国家主人的“角色”认同感,其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担当就越出色。因此,应该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翁,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民群众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尽快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

要激发群众热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智慧,释放他们的活力,让全社会积极向上,蓬勃发展。

7.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并一直倡导和坚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党深入研究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当今时代潮流,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决不会走历史上大国依靠侵略和扩张实现崛起的老路,而将坚定致力于探索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而且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2013年初,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他还进一步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持久和平。因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道路的践行者。

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国情世情作出的重大决定,也是中国政府面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条道路的出发点在于,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这条道路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民族振兴,同时又带动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与发展相互依存、内政与外交有机统一、本国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结合的新型发展道路,是国际关系史上一大创举,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和平发展要靠我们自己去奋斗,不是等来的。和平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还会遇到很多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势必要不断排除和化解各种干扰与阻力。因此,要把和平发展道路真正走通、走到底,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和平发展。国防实力的增强,不仅能切实维护好我国的核心利益,使我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于和平发展,也将对任何破坏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的挑衅形成有力威慑,从而达到“以武止戈”、避免战争的目的。

一个国家是否是和平的维护者,关键在于执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中国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军事实力越强,越是和平力量的增长,越有利于世界和平。因此,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包括军事能力,恰恰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些话掷地有声,字字千钧,从根本上讲清了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随着我国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维护国家利益的资源和手段会越来越多,维护国家利益的地位也会越来越主动。中国的发展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时,我们也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犯中国的正当权益。

和平发展不是一国—家的事,更不是对中国的单方面约束。我们在坚持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也要倡导其他国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使和平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政策取向。

民为邦本。我国和平发展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迈进,既是依靠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实力,更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外交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有人气、有底气,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前进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和平发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汇聚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加以推进。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营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8.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统一起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政治本色,保证党始终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核心。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发展成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大党,从一个长期处于白色恐怖中的革命党成为长期执政的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90多年来,我们党经受住了革命战争的生死考验,但是,能否经受住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四个考验”、克服“四种危险”,需要全党以实际行动做出回答。“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告诫全党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教育全党继续发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作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醒全党用党章党规来时刻警示自己,想想有没有忘记“初心”,用党章这面“镜子”照照自己,看看自己离党员的本真形象差距多大,用党章这把“尺子”量量自己,看看自己离党员应有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准、思想境界、工作状态差距多大。同时以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态度从严治党,正风肃纪,高压反腐,建章立制,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对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重大创新和大幅度推进。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正在回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