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贯彻执政党建设始终的一条主线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条主线实际上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关系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条主线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和完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

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党提出要强化执政意识,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1989年12月,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认真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问题,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把提高执政能力问题作为讲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只有讲政治,才能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从而提高领导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这里实际上把执政能力定位在讲政治、提高领导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上,为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经过上述探索与认识,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由于当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这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1998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上,针对亚洲金融风暴,提出在经济工作中要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问题。在这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是全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所肩负的新的任务、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课题,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广大党员和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中,进一步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确为“两大历史性课题”。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考察时再次论述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问题。他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不仅取决于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就要求“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运用民主法制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把围绕提高党的执政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作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至此,经过十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不仅日益深刻,而且逐步将其摆到党的建设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执政能力”的内涵初步概括为五个方面。这就是: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大命题后,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了充分阐述,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作了全面部署。2004年是农历甲申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在当年的重庆《新华日报》上全文发表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60周年,也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张思德同志逝世而撰写的《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执掌新中国政权55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里,召开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意味深长。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甲申三百年祭》揭示的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后因骄傲自满和腐

败而遭败亡的历史教训,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警示和告诫,牢记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这篇伟大著作中阐明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宗旨意识。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有九个部分,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决定》最主要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1)初步构建了有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框架。《决定》系统阐述了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总结了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我们党首次从理论上对执政能力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2)科学地总结了55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决定》概括了6条主要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是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四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六是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3)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决定》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同时,《决定》还首次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三个概念作为一个整体提出,并提出了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加党内透明度等,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个《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和坚强的重要标志。

《决定》下发后,党中央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继续深化。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共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为人民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发展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先进性。”这一论述,深化了党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认识。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着力提高党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素质和能力。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增加了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容。这标志党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更为全面、更加深刻。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根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所处的环境,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一建党思想,对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强调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后来,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空前提高,党对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也提高到一个新层次。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并强调了党员的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又从党夺取全国政权后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及时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党的先进性建设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要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精神,把革命工作进行到底,并领导我们党对执政条件下如何进行先进性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了一些沉痛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的深刻教训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

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他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要通过思想教育“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根据这些思想,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强调,要使党“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工作,对保证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起到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江泽民同志强调:“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正确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坚持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继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并把它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命题,认为“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本目的和主要途径进行了深刻论述,他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在谈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的时,他强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要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条主线”、“五个方面”,是党的十七大勾画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其中,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据着突出地位。

在上述探索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里第一次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对于这条主线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曾阐释说:“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保持得好,党就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这充分说明,做不到纯洁,也就谈不上先进。同样,失去了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这三大建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抓住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反过来,抓住了执政能力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主干,只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体现时代要求,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