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敢于担当: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党员干部必须有担当意识,习近平同志对“敢于担当”的内涵有着精辟的阐述:“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持斗争。”

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勇于担当,方显党员本色。《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出台,就是要把利剑高悬起来,告诫和警示全党,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党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追责。失责必问是常态,是对党员干部担当精神加的一道紧箍咒。

担当归根到底应该出自党员干部的内心自觉、自愿。“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现在,在物质利益与精神**的双重冲击下,有一些人失去了理想信念,在追名逐利中丢了信仰,迷失了自我。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满足于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重大问题、原则性问题态度暧昧、消极闪避、不敢主动发声,甚至采取和稀泥、浑水摸鱼的态度;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敷衍塞责……习近平同志批评这种人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试想,如果这样的人多了,那么党和人民的事业还如何向前发展?勤恳做事、兢兢业业的人如何出头担负重任?这些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不怕群众掉了队,只怕党员混百姓;不畏百姓掉链子,只畏党员撂担子。”党员干部一旦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能起到应有的先锋引领作用,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那么,就会失去人格魅力。党员干部缺失担当精神是与谋事创业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只会贻误改革发展大业。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性格,也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己本身都硬不起来,那就谈不上去担当,不敢于去担当了。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有敢于担当的情怀,才能有底气、有能力去担当。用习近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能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心中无私,并不是说党员干部不能追求正常的合法的自身利益,相反,在不影响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并保障党员干部追求正常合法的自身利益。这里的无私,主要指的是处理政务要出于公心,“公生明,偏生暗”,说的是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内心有一颗公心,那么境界就宽了,世界也广了,做事也能踏实。

习近平同志也指出,敢于担当不是说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党的干部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就应当始终秉持公心。在遇到艰巨任务时,要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在碰到难题时,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处理好,不能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看到困难往后躲;在出现问题时,要主动负起责任,积极稳妥地解决,不能上推下卸,不能回避问题、上交矛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