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沧县城外, 有一片平坦开阔的丘陵,附近人家的牛羊懒洋洋地在草地上踱步, 时不时低头嚼两口青草。

宣瑾瑜穿着一身轻便服装, 和宋冬、徐福在丘陵上走着,身后缀着一行侍卫。一行人走走停停,来到了河流旁边。

“郡王爷, 长都水灾之后,南沧县的水路也有了改变。玉带河比以前丰沛了不少。下官以为, 眼下正是修建水渠的好机会。”宋冬说着。

玉带河是南沧县外最大的一支河流, 离南沧县十来里路, 可惜河道较浅,水流不丰, 南沧县也一直没打算修建什么水利工程。长都郡城的主要水脉是锦水,锦水流入南沧县的这一段也就是玉带河。今年因为锦水暴涨汇入,玉带河的河道一下子就填满了,后面长都郡城里新挖开的金沙溪也一并汇入了玉带河, 这下子玉带河的河道顿时冲开,好在宋冬疏通开挖了水道, 这才没有造成水患。

没想到长都郡起了水灾, 南沧县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玉带河水量变得空前充沛,正好可以修建水利工程。宋冬便开始着手设计南沧县的水利工程, 想要从玉带河直接引水,通往南沧县下各个村落, 用以灌溉农田, 哺育苗禾。

今日, 宣瑾瑜就是带着宋冬和徐福前来考察。一行人沿着玉带河边走边看, 也听宋冬讲解这水渠打算如何修建。宋冬手里还拿着一副微缩的帛画,上面画着南沧县的各条水系,也大致画出了从玉带河开挖的水渠路线。等引水渠从玉带河通往各村后,还要再开挖更细小的支道,引往各片农田。

宋冬性喜农术,南沧县又一直雨水不丰,遇见荒年就时常减产,这是宋冬上任以来的一块心病。他一直想要修建水渠,如何修建也构思许久,因此宣瑾瑜听下来,也没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只不过她也有一个想要修建的水利工程。

宣瑾瑜想要修建几座水力磨坊。今年南沧县的粮食收成不错,以至于现在有些人家收来的麦子,都还没来得及用石碾子完全磨成面粉。虽说现在不少村民家里都添了牛,可在宣瑾瑜看来,这宝贵的畜力还是用来犁田的好,至于磨面的事情,还是交给水磨坊来。

宋冬一说要修建水渠,她就想到这事儿,琢磨着正好一道规划了,就找了时间唤出系统抽卡,好在系统给力,似乎也明白要抽出她需要的东西助力基建,最后真给她抽出了【水力磨坊】建筑图纸,还附带了一个精美的模型。

水力磨坊修建不难,只要水势落差能有个两三米,冲击下来的水力就足以带动磨盘转动。宋冬在修建引水渠的时候,自然也会遇见一些水道从高往低走的地方,这种地方正适合修建一处水磨坊,水从磨坊经过后,照样可以流入引水渠,继续沿着引水渠的水路往前奔流。

宣瑾瑜找了一处水势湍急之处,拿出水磨坊的图纸给宋冬和徐福讲解起来,模型也给了他二人把玩。徐福请示过宣瑾瑜后,直接把磨坊模型放在河道边,往里面浇了些水,这精致的模型就自动转动起来。

宋冬很快就明白了:“依下官看,这水磨坊着实巧夺天工,主要是修建引水道,木轮车,和上下两个磨盘。到时候,水从引水道里起来,冲刷水轮车转动,木轮车再带动磨盘转动磨面,只要这水流一日不停,这磨盘就可以一日不息啊。”

徐福也对这水力磨坊的设计赞叹不已,问道:“郡王爷,也不知这水力磨坊,一日可以磨多少斤米面?”

“五百斤到一千斤之间吧。”宣瑾瑜给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既然你二人也都明白了,那便在南沧县城外和各个村子,分别修建一个水力磨坊。这事儿宋冬来统领,也由你来为水磨坊选址,把这水磨坊当做这水渠路线的分支来修建。徐福则打个下手,负责修建这磨坊屋子、木轮车、磨盘这些。”

宋冬和徐福领命,依言前去操办。

修建水渠的第一步,还是招工。南沧县的村民们只觉得今年日子过得分外红火,本来以为秋收后没甚事情做,也没有进项,没想到县廷府开始招村民去修水泥路,给十文钱一天的工钱。水泥路修好后,村民们正遗憾少了一个美差,可没想到,县廷府又招人开始修水渠,还是十文钱一天!

这下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南沧县的百姓们蜂拥而至。修水渠好啊,谁不想把水直接引到农田,能省多少功夫!可村子里的小溪水量不够,玉带河远在城外十里,从十里外引水修进各个村子得花多少力气?得花多少银钱?农民们也就做梦时候想想。

万万没想到,祖祖辈辈都没来得及看到的事情,他们这一代却成真了!对于修建水渠,南沧县民们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互相督促着,谁也不会不卖力。

因这次修水渠是个大工程,招收人手太多,有一些长都郡城的农民和匠人也被吸引了过来。他们有的在水灾中失去了土地,有的失去了做手艺的工具,秋冬时留在长都郡城也没个生计,只有一身劳力能换钱,又听人说南沧县人的日子过得红火,索性一咬牙一跺脚,奔着南沧县来了。花个几文钱赁个村里的破屋子,哪怕报名去修水渠,不还又管饭又给十文工钱吗?做上一个月,那也足足三百文,够在村子里安置一个小家了。

南沧县敞开怀抱,拥抱这群外迁来的居民。县城富庶之后,急需更多的人力来进行生产。

这几日,宣瑾瑜陪着李氏去往了自家庄子小住。田间清幽,庄子上出的鸡鸭鱼也新鲜,正适合散心度假。

到了庄子上,瞅见库房里放着的成堆菽豆,宣瑾瑜不期然想到,是不是也该把豆腐给做出来,丰富一下餐桌?一提到豆腐,宣瑾瑜便情不自禁想起一连串美食来,豆酱,豆花,豆腐干,腐竹,腐乳,臭豆腐……

围绕着豆制品,还有多少种花家的美食,等着她去发现!不如趁着这几天闲暇,把豆腐给做出来!

听自家孩儿说要做道新美食,李氏也好奇起来:“是想要做什么稀奇东西?”现在王府里银钱充裕了,孩子当王爷比她爹还靠谱,李氏是彻底没了忧愁事,一心享受生活,对美食越发升起浓厚兴趣。

宣瑾瑜笑着说:“我也是突然在书里看到个法子,想做个名叫豆腐的物事出来,这豆腐软嫩香滑,恰适合阿娘口味。”

“哦?那做出来,说不得赶着今天,我们还能现吃上一碗。”李氏眼睛一亮,连连催促宣瑾瑜。

庄子里的家仆就搬来了石磨,按照自家王爷吩咐,开始磨起来事先泡好的菽豆,很快,石磨盘里就流出了白色汁液,散发着豆子的清香。

“这是何物?”李氏饶有兴致地问。

“这是豆浆,阿娘不如先尝尝。”宣瑾瑜当即让人滤出一碗豆浆来,煮熟加糖给李氏喝。头一次喝上甜豆浆,李氏只觉得甘甜味美,香浓丝滑,入肚后觉得熨帖无比。“这豆浆我喝着甚好!不如以后每日都来上一碗吧。”李氏欣喜说道。

这事儿简单,管家福顺当即应下,以后就每日让厨房备出豆浆,随时等主子们传唤。

就在这空档,家仆来报,已经按王爷吩咐,磨出了满满一大盆豆浆来。宣瑾瑜到院里一看,发现豆浆里还混着一些豆渣,就让人拿来细麻布过滤了几遍,这才得到干净清澈的豆浆。

把豆浆用大陶釜盛上,点上柴火,等豆浆煮开时,宣瑾瑜小心倒进去了一瓶子酢汁,酢便是醋的前身,是一种酸味的汁水,现下没有盐卤,用这个代替也能点出豆花来。

酢汁倒进滚开的豆浆里,只见陶釜中立刻漂浮起了片片豆花,软滑如同白玉,旁观的家仆纷纷看直了眼,这是什么吃食?从来没有见过?

第一碗豆花递给了李氏。还有两个事先调好的料碟,一个是拿麦糖煮开的糖水,另一个则是咸味的菽豆酱。

李氏嗜甜,她往豆花上浇上糖水,拿小勺舀起来一尝,只觉得鲜美滑嫩,豆香味儿十足,一碗甜丝丝的豆花喝下去,李氏觉得舒畅无比,唇齿间都还留着豆香,这也太好吃了吧!

李氏赞叹道:“没想到就用菽豆,就能做出这么美味的豆花,我看这个豆花很快就能风靡起来!”她又对宣瑾瑜说:“今年庄子里收了这么多菽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大家都尝尝吧。”

见阿娘这么说,宣瑾瑜自然一口答应。菽豆价廉,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事,庄子里一人一碗豆花,这点花销不算什么。

当日里,王府庄子上的人就一人分到了一碗豆花。就连已经回家的佃农,只要愿意再往庄子走一趟,也能分到一碗。吃到的人无不为豆花的美味倾倒,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对这种滑嫩的吃食最是喜欢。

不过,也是从今天起,就开始有人争执,到底是甜豆花好吃,还是咸豆花好吃。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