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林邑国

永徽四年三月,李承乾下诏,颁布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着作《五经正义》于天下。

从现在开始,每年的明经考试必须以这个为标准,科举应试也必须按照这个来答卷,不允许自由发挥。

李承乾下朝之后,返回办公区域的时候,途经一处地方,突然传来一阵阵大象的叫声。

“停下!”李承乾叫停,抬步撵的宦官急忙停下,李承乾侧耳倾听,真的听到了大象的声音。

“王泉,你可听见了什么声音?”李承乾问道,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大唐长安哪里有什么大象,更不要说什么在宫里能够听到大象的声音。

“启禀大家!奴婢听见了,确实有动物的叫声。”王泉说道。

王泉的回答证实了不是他的幻觉,李承乾问道:“宫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动物叫声?朕为何从来没有听过?”

“大家,这是林邑国进贡的贡品之一训象。”王泉说道。

“林邑国的贡品,朕不是交给典客署处理了吗?为何这头训象会出现宫中?”李承乾问道。

他记得当时,接见林邑国的使者,收下对方的贡品之后,便交给了典客署,大象这样的生物不是应该在典客署才对嘛!怎么会出现宫里。

“大家,您忘了,您说未曾真正见过训象,想要看看,便让人暂时养在宫里。”王泉说道。

“你这么一说,朕倒是想起来了!却有这么一回事,走吧!摆驾两仪殿。”李承乾道。

宦官这才抬着李承乾朝两仪殿而去。

李承乾召见李绩讨论军国大事,议论当前的形势,以及未来对大唐周边各族的策略。

“司空呀!这林邑国位于何处?”说着说着,李承乾询问起有关林邑国的事情来。

这个林邑国他知道,是越南的一个地方,大概在什么地方不太清楚,唯一知道的是一句话。

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这林邑国是位于我中原南方,西汉时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南越国旧地设立九个郡,其中便有一个日南郡。”

“而林邑国便在原来的日南郡象林县,又称为象林邑,后来略去象字,因此,又称为林邑。”李绩说道。

“这么说,林邑国应该位于交州南边。”李承乾道。

“没错!林邑国原属于西汉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余里,其国领土数千里。”李绩说道。

“既然林邑国原本便是我汉人的疆土,为何会脱离中原的统治,自立门户?”李承乾问道。

对于这段历史他还真的不太清楚,就连从什么时候开始,林邑成为一个国。

“这个就要从东汉末年说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占族有位叫区连的人,杀死了当时的县令,自称为林邑国王。”

“后来东晋末年,林邑国不再向中原朝贡,南朝刘宋武帝刘裕遣交州刺史杜慧度南征林邑国,林邑请降向刘宋称臣纳贡。”

“隋大业年间,隋炀帝杨广派遣隋将刘方出兵攻打林邑国,设置林邑郡。”

“大唐建立,林邑国又向我大唐称臣纳贡,林邑国的兵士以藤为甲,以竹为弓,乘象而战。”李绩说道。

这就是林邑国的由来,这个小国也算的上是历史悠久。

“既然这林邑国原本就属于我中原王朝的郡县,隋炀帝还出兵攻打过,也在其地设郡,我大唐更应该将其收复才是。”

“司空以为,朕要是出兵攻打林邑国是否合适?”李承乾问道。

既然是属于自家的,自然要将他重新收回,怎么能够让他继续成为别人家的。

“林邑不过是个小国,何须陛下费心,如今天下太平,却四周强敌环绕,若是出兵夺取林邑国,我们师出无名。”李绩说道,他觉得根本不值得出兵,再加上林邑国又是大唐的附属国。

所以,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去夺取林邑国。

李承乾也没有在这个话题过多的去纠结,两人又聊了点别的之后,李绩便离开了两仪殿。

但是,李承乾在心里记下了林邑国,为他后来出兵南下有了个理由。

永徽四年,多地出现旱灾,就连关中地区都受到了影响,淮南地区则出现了水灾。

四月,因旱灾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李承乾派使臣裁决全国的罪案,并下诏减少殿中省、太仆寺的马饲料,诏令文武官员议论政事。

同时,让人留意会不会出现蝗灾,要是出现了蝗灾的话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这一年又是一个多事之秋。

李承乾还下令,宫中开始缩衣节食,就连他的膳食都一减再减,每天也就一碗稀粥,几个馒头。

“大家!同州刺史送来奏本。”王泉急匆匆进来,将一份奏本交给李承乾。

李承乾接过一看,是同州刺史发来的奏本,奏本上说,天降陨石于同州冯翊,一共有十八颗,同州刺史这是向皇帝报喜。

声称这是天降祥瑞,天佑大唐等等,李承乾还没有看完便直接扔到一旁。

现在各地的灾情已经让他感觉到焦头烂额了!现在这帮家伙还有功夫搞这些没用的。

“以后,再有这样的奏本,你直接扔了,不必再呈给朕,看着心烦。”李承乾头也不抬道。

“诺!”王泉领命道。

“尚书右仆射、北平县公张行成现在是什么情况?”李承乾问道。

“北平县公依旧卧病在床,听说情况不太乐观,怕是熬不过去了!”王泉说道。

生老病死不过是人生常态,这并没有什么,张行成这么大年纪了,死也实属正常。

“现在尚书省由谁主事?”李承乾问道。

“是褚遂良主理尚书省事务。”王泉说道。

以前,张行成还能走动的时候,尚书省的事务是张行成和褚遂良两个商量处理,现在张行成不在了,褚遂良即便把持着尚书省的大小事情。

李承乾自然不会任由褚遂良做大而不管。

“启禀大家!锦衣卫指挥使奏报!”一名宦官进来禀报道,将一份奏本交给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