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名流巨星

相较于去年的不知所措。

杜云修今年的选择面更广,一来是上一次担纲主演的《唐云起》票房很不错,影评界一致看好,二来是金柏奖的最佳新人奖在身,演技备受肯定,人气渐稳。

再加上前些天封景的事件,尽管杜云修当时的行为,被有些媒体称作是“刻意炒作、心机颇深”,但是原本支持杜云修的粉丝更加拥护他了。而圈内了解此事的,即使没有在台面上表现出欣赏和赞同,暗地里也感叹过他的人品。

封景给他选了几个剧本,杜云修一一看过,却不是很满意。或者说,觉得不是很适合自己。

那些剧本其实没太大问题。

毕竟是封景挑选的,角色还是有出彩的地方,情节有可圈可点之处,也不算太商业化。仍然跟第一部一样,在商业化和文艺之中有比较好的平衡点。

只是……没有突破。

要么是以往那种温柔却坚定的形象,要么是冷静睿智的性格。这些他都演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演过,在现在这些《The Legacy》《GIB》《唐云起》也演过。

演戏演到了他这个阶段。需要的不是重复和巩固,而是突破和挑战。

杜云修揉了揉眉尖,有些伤神。尤其那天跟傅子瀚不欢而散的回忆时而不时的浮现在脑海里。

封景端着一杯酒,挑了挑眉,有些意外:“怎么?没有看中的?”

“这几个不错,只是……我想多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

“你在这个圈子才两年多,虽然人气很高,但是根基并不稳。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应该兼顾一些实际情况。万一这一部砸了,下次再接电影,就不好跟更有名气的导演接洽了。”封景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

“接第一部电影的时候,你不是让我胆子放大些吗?”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你是新人,就算真的砸了,也有理由,也有ESE护航!现在你手上有最佳新人奖,就应该走得更稳健一些,在稳健中挑战自己!否则一步跨得太大,到头来很有可能会摔下去。”

“就算摔下去了……再爬起来不就行了么。”杜云修朝封景微笑着。

如果是以前,他可能就听从公司的安排了。

但是现在,似乎在封景一次又一次的“点拨”他——“在成为实力派艺人之前,先成为当红的偶像明星”;“要学会运用身为人气偶像的影响力,等等……”

杜云修觉得自己比以前逐渐多了几分自信。

虽然并不会在外表上显露出来,但是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自己更适合哪个路线。跟小助理,跟其他艺人之间的关系要怎么处理。

只是这些都是在公事上,在私人的感情方面……他始终拿捏不好。

见云修有了自己的主张,封景也不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身上。只能轻轻的摇摇头,走开。过了几天,杜云修从另外的剧本中挑了一个,一脸惊喜的来到封景的办公室:“我要演这个!”

“嗯?”见对方那么高兴,封景也很好奇挑的是什么剧本。

“这个——《中医世家》!”杜云修心情激**。他很久没见过这样的剧本了!

不同于时下的爱恨情仇,或者特效动作。

《中医世家》着眼于中医在时代变迁中的种种遭遇。从晚清的德高望重,到战火纷飞时的悬壶救世,再到民国受到西医的排挤,甚至一度被认为不科学,没有医学根据,陷入存与废的巨大争议之中,再到最后重新被世人接受,成为东方独特的传统医学!

而这一切,则通过一代名医殷观棋跌宕起伏的一生来表现的。

十一二岁时,殷观棋家是中医世家,每天慈善堂外慕名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这样的情况,让年纪轻轻的殷观棋产生一种小小的叛逆,成天在外面打架,不求上进,更不用心学医。父亲检查功课时,殷观棋连经脉穴道都拎不清……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

少年的殷观棋原以为自己会跟家人一起快乐的度过这一辈子。父亲、爷爷在慈善堂给人看诊,贤淑的母亲细心照顾家人,一日三餐做得好好的。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但是八国联军侵入,爷爷无故被杀,一家人跟着父亲背井离乡,躲避战火。一路上死伤无数,医者父母心,即使父亲已经体力不支,还是拖着劳累的身子,给人看病……

那个时候十六岁的殷观棋才开始痛恨自己。

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学医,为什么现在无法帮助父亲,无法给其他饱受痛苦的人看病,明明自己是名医之后,明明家中原先的医书有一屋子……

整部电影一直从殷观棋的出生,讲述他的童年,少年,中年,以及老年,一共四个有代表意义的阶段,几乎每个阶段,就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或者湮灭,时间跨度非常大。

“你决定演这个?”封景还真的有些吃惊。

“嗯!”比起不擅长的武打戏,其实杜云修更喜欢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剧本。

或许最开始进入这个圈子,只是单纯的喜欢演戏,热爱演戏,什么角色都想尝试。

但是渐渐的,待了这么多年后,十几年后,会产生别想法,会开始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角色,要传达给大家什么?这样的电影,到底要表现一种什么精神?即使只是简单的父子情,兄弟情,可能都比耍帅耍酷要好。

“除了童年时的小演员,这个起码要从十六岁一直演到五六十岁。这样的跨度……”并非封景对云修的实力有所质疑。只是任何一个人从通常层面上来看这件事,都会犹豫,一个刚刚进入演艺圈才两年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何去驾驭这么大的年龄跨度,如何精准的呈现这么大的心态转变!那是只有积累了很多生活阅历的老戏骨才接的下来的戏!

“我对这个角色很感兴趣。我觉得我演好。”似乎明白封景的犹豫所在,杜云修浅浅笑了笑,但是语气中却有一种——“我有这个演技”的信心。

封景微微一愣。

现在的云修,比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好像多了很多东西。眉宇之间有种……有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气场?

不,对方的确是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气场。

虽然还不够强大,不是一眼就能感受到的,但已不再是没有个性的艺人——而是逐渐拥有自己特色气场的明星!

封景狭长的眼睛眯了眯。

心中突然有种奇怪的想法,就算自己现在是云修的经纪人,或者以总监的身份命令对方,对方也未必会改变主意。现在的云修,已经不是经纪人就能左右的了。也不再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这个剧本是不错。当初没有找给你,一个是年龄跨度的问题,刚刚已经谈到了……”封景两根手指虚托着下巴,眼神一变,“另外一个,我要先提醒了你——这个导演是何导,他的名气和地位不小。在圈子的份量很重,但是这几年,他的作品逐年减产,尽管名气还在那里,但是票房未必有一些新锐导演的好。”

票房不好……这会意味着很多事情。

杜云修低头沉思了一会,然后才抬起头:“我还是想演这个——我喜欢这个故事。”

望向封景的眼眸,清澈而干净。

有些年数的导演果然很不一样。

杜云修才进剧组短短几天,就立刻感受到了。先前拍《唐云起》的时候,连导更注重的拍摄时画面的美感,以及后期制作时的特效、音乐。但是这次的何导,则是杜云修一进来的时候——就给了他三四部厚厚的医书。

“先好好看,了解了解我们的国粹,中医的流程和知识,必须掌握!”头发已闪现银丝的何导不笑的时候,看上去非常严肃,“过几天,小李还会带你去个老中医的家里,好好观察他是怎么给人看病的,有不懂的地方,就向老中医请教!”

前期的准备,是一部电影塑造角色的开始。

而一个人物的塑造离不开“理解人物、体验人物、体现人物”这三个过程。

只要真正做到了演员和角色的统一,艺术和生活的统一,体验和体现的统一,这“三个统一”,才有可能饱满的刻画一个人物。

在演《唐云起》的时候,所有的背景资料都是架空的。

杜云修也无法去“体验”真正的将军是怎么样的感觉,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所以他只能先去理解这个人物。比如,唐云起跟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仇恨,还是相互理解。还有,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成长的背景。

因为没有实际的生**验,所以杜云修充分发挥演员的“三种素质”,即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通过多虚构人物的艺术理解,转化为具有艺术魅力的真实的人物形象。这其中,靠得就是杜云修的独特的想象力。

只不过,在这些虚拟的想象中。

杜云修又自己做了其他的功课,参看了很多古代的人文风俗,礼仪形态的书籍。在现存的相关资料上,进行二次想象,这样营造出来的感觉比凭空想象的,更加真实!

尽管当时的连导没有要求他们做过这些。

而何导跟连导就明显不同。

首先在于,何导对演员更严厉。因为现在很多年轻演员不喜欢通过“体验角色”的方法来“体现角色”,而是按照一成不变的程式化形式,去宣读角色的台词,在圈子里这种行为称为“匠艺派”。

于是何导就干脆直接命令你做功课,派人联系好地方,带你去体验实际的生活和观察原型!

其次是在造型上。

电影的造型主要是通过摄影造型、美术造型、以及演员造型三部分来完成。其中摄影造型是指取景、光线、色彩等;美术造型则指布景、服装、道具等。

在架空历史的《唐云起》里面,服饰和道具都臆造的,没有任何考据。而在《中医世家》中,每一个物件、摆饰,都是极其用心的,具有典型的清晚期和民国的风格。

杜云修在心底隐隐敬佩何导严谨的同时,何导也观察着这次的主演。

在圈子里待了这么久,他的感受很深,这个圈子是一代不如一代。以前的老演员是多年磨成的演技,浑身都是戏,多才多艺,这些才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演员们信手拈来。

而现在年轻的后辈,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就迅速被公司捧红,演技是“飘”的。就像浮木,只能浮在水面上,就是沉不下去。

开拍的前两天,何导特地约杜云修“讲戏”。

一方面是告诉对方,自己拍摄这部电影的意图,一方面,是想看看杜云修这个年轻人到底对角色理解了多少。

结果何导听完后愣了一愣——对方还真下了不少苦功!

不仅自己开的相关书籍资料列表全部看完了,在那个老中医那里也学得有模有样,摆起中医的架势,还真的有几分高隐的名医的感觉。

难怪上次小李回剧组,笑着说,云修现在在那里足以以假乱真。那个老中医的很多病人,看到云修的架势,以为对方也是位名医了!

不过何导并没有把对杜云修的这份满意表现在脸上。

因为他心底更清楚——这部戏最难的,不在于中医的神似,而是在于“一次性记录的瞬间表演”!

成长后的云仔! 太迷人,以至于俺决定去订做抱枕,天天**他XD

Ps,剧本是编的,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