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郭可棠有些无奈地分析说:“郑公子,现在做印刷的印板价格可不低,印墨、纸纸都是一笔大的开销,印刷成书后,要是售价过高,那些读书人就会相互抄借,就怕他们只抄诗不抄序,既然要名气,还不如赔钱赚声吆喝。”

说完,郭可棠跟郑鹏说印刷方面的常识。

经郭可棠解释,郑鹏这才明白,大唐用的都是木板印刷,为了符合印板需要的硬度、耐磨和存放等问题,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最好是黄龙木,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

随着印刷的兴盛,好的木材越来越少,而好的雕板师傅要价也越来越高,再加纸张价格高昂,所以书的成本水涨船高。

郑鹏这时才想起,印刷术在大唐还不发达,现在还是用木板印刷,像一块印板,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要是运气不好,要废几块板才能成一块,价格不高才怪。

突然,郑鹏眼前一亮:又一条财路。

郑鹏嘴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干咳二声,引起郭可棠的注意后,不急不缓拿起茶杯喝起来,等郭可棠等得快没有耐性时,这才故作高深地说:“假如某有办法,解决高成本的问题呢?”

“能降低多少?”一说到正事,郭可棠马上变得精明起来。

“具体不好说,降低三分之二那是最少的。”郑鹏一脸自信地说。

郭可棠脸色一变,手中那块红豆糕差点没掉下来,人一下子站起来,焦急地问:“郑公子,你不是开玩笑吧?”

“某骗过郭小姐吗?”

“那倒没有”郭可棠摇摇头,眼里露出一丝莫名的兴奋。

郑鹏很懒,有时说话也没个正形,谈起钱也没君子视钱财如粪土的风骨,但他办正事的时候,从没出过错,不时给人意料不到的惊喜。

“要是开发成一门独市生意,啧啧,这可了不得,大唐数以十万计的读书人,都是我们的顾客,那么多客人,到是想不发财都难,这样高雅又赚钱的买卖,选哪个做合作伙伴呢,为难啊。”郑鹏有些“为难”地说。

“选我,选我,选我”郭可棠明知郑鹏是在吊自己胃口,可她依然控制内心的激动,大声地说:“郑公子,我们合作了这么久,你知道我们郭府的声誉,祖父大人生前说得最多的,就是人无信不立,对亲人要团结忠诚,对朋友要慷慨大方,这也是我们贵乡郭氏朋友满天下的原因,不夸张地说,郭府不是的郑公子的最好选择,但绝对是最佳选择。”

这话郑鹏并没有怀疑,要知郭元振16岁时在太学读书,家中给他送来四十万钱。这时,有一个穿着丧服的人到他门前请求救济,并称:“我祖宗五代都没有安葬,希望您能接济我,让我能够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也不问他姓名,就把家中寄来的钱全部给了他,没有丝毫吝惜之色,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也能这样大方,可以看出郭元振一个天生仗义的人,当然,前提是他家里有钱。

在他的教导影响下,他的后人坏不到哪去。

一边三个“选我”,郑鹏突然想起后世某个选秀节目,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那分成方面?”

“如果做大,可能要送一些干股出去,不过小女子可以保证,郑公子的份额是最大的。”郭可棠毫不犹豫地说。

从卤肉合作吃到了甜头,郭可棠对郑鹏有了莫名的信任。

郑鹏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印刷的成本过高,主要是印板,不仅容易出错、损坏,还不能循环再利用,如果我们设计出一种印板,用完了可以继续用,不用怕坏了一点点就要重新一整块雕刻,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好,问题是,有这样的印雕板吗?”郭可棠一脸疑惑地说。

“郭小姐有带印章吗?”

印章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种类也很多,像玉玺、将军印、官印都属于印章的一类,除了公务所用,私人印章也跟着流行,制作材料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等,郭可棠作为郭府的隐形商业总管,随身都带着自己的印章。

“有”

郑鹏要了过来,和自己新刻的印章并在一起,沾了印泥,在一张纸上一按,纸上同时出现郑鹏和郭可棠两个名字。

看到郭可棠还是一脸疑惑,郑鹏不紧不慢地说:“要是把印章都规规化,同一大小,不同的印章刻不同的字,找个框固定起来就是一个印板,用完了把框一解,回收起来,需要印别的东西时再排列......”

郭可棠呆呆地看着纸上那两个名字,猛地一拍桌子,激动两腮通红地说:“天啊,这主意实在太妙了,郑公子,你真是一个天才,只有天才能想出这样的主意,不过,小女子倒有点好奇。”

“哦,好奇什么?”

“郑公子如此聪慧,想必郑家的人也不笨,为什么他们会将如此优秀的子弟赶出家门,逼他自立门户呢”

郑鹏心明似镜,不过却装着一脸无辜地说:“谁知道呢,某真是当局者迷。”

就在郭可棠说到元城郑家时,此刻,远在百里之遥的郑家,以郑老爷子为首几个主要人物在大堂内齐聚一堂,只是,气氛有点怪........

第84章.084 有错也不改

郑家老爷子有一口没一口地品着茶,刚刚过完年,空气中还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可老爷子那脸阴得有点碜人,老三郑元兴和老四郑元旺苦着脸,好像错过了什么一样,老二郑元业有点坐卧不安,那张小胖脸一会笑一会绷紧,一双小眼睛骨碌碌地转,好像有很多主意没拿定,作为孙字辈唯一参加会议的郑程,脸色有点复杂,一会怨恨一会贪婪,那微微发福的肚子,好像在酝酿着什么坏水。

只有老大郑元家的神色轻松,悠然自得的磕着干果,嘴角不时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半天没人说话,郑老爷子忍不住打破沉闷,把茶碗“啪”的一声放在桌面上,开口问道:“老三,你说兰亭会那事,是真的?”

郑元兴马上说:“耶,这事哪敢骗你,都传遍了。”

“三哥,这里离贵乡可不近,昨晚才发生的事,这么快就传遍,这有些夸张了吧。”郑元旺有点不相信地说。

“四弟,你有所不知”郑元兴解释道:“兰亭会是魏州最受欢迎的诗会,一年一次,年年都有不少佳作出来,每逢上元节,就有不少人在郭府外候着,得到好的作品就连夜飞奔带回去,那速度比驿站还要快,某一大早就被人莫名恭喜,弄得一头雾水,打探清楚才知道,昨晚鹏儿在兰亭会出尽了风头。”

郑元旺这才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解释完,大厅又陷入一阵短暂的沉默。

把郑鹏逐出家门,本意是保全元城郑氏一族,把一个大包袱扔出去自生自灭,只是没人想到,大伙眼中的败家子原来是一匹大黑马,不仅置宅买宅,摇身一变成了大才子,而元城郑氏,则成为众人耻笑的对象。

昨晚崔希逸为帮郑鹏开脱,把郑鹏的遭遇说了出来,当时全场哗然,兰亭会散后,人们在讨论诗句精妙的同时,一个个都在嘲笑元城郑氏的有眼无珠,睁瞎眼把一个能光耀门楣的子弟赶出家门。

还有人说郑老爷子是郑瞎眼(睁瞎眼),这把郑老爷子憋屈得差点没吐血。

桌面放着一张纸,纸上工整地抄眷着三首诗,正是昨晚郑鹏所作,看着那张纸,郑老爷子忍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当日要是不把郑鹏赶出家门,还说得那么决绝,今日也不会.....

郑元兴一听似有转机,知道老爷子不好说,小心翼翼地的说:“耶,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现在鹏儿已改过自新,还那么用心上进,不如...让他回家吧。”

郑鹏不再是当日那个败家子,现在买奴置宅,卤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最重要的是,不知他哪来的好运,不仅和郭府走得近,还跟崔希逸称兄道弟,郭府的叔翁、国子监前任祭酒都对郑鹏赞赏有加,也就说郑鹏前途一片光明。

要是郑鹏回家,顺便把那些资源也带回家,元城郑氏就真的家业兴旺了,这样一来,郑元兴的两个儿子,也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