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在崔玉芳成为群英社的社长之前,是族里一个姐姐负责群英社,崔玉芳刚上社长不到一年,还想在出嫁前搞好关系,为以后的人脉铺路呢。

“求为父没用,这是老祖宗的定的。”说到这里,崔淳面无表情地说:“谁叫你办事不小心,快回去换衣裳,要是着了凉就不好,记住一个月之内,不准踏出绣楼半步。”

“阿耶,马六呢,他怎么样了?”崔玉芳突然开口问道。

“教唆主人,行为不端,老祖宗下令打断一条腿,到田庄看门去了。”崔淳轻描淡写地说。

崔玉芳犯事,马六被抽了五十鞭后再打断一条脚,春梅要挨二十鞭再发配到杂事房洗浆衣裳,始作俑者崔玉芳只是禁足一个月,在崔淳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

主人身娇肉贵,肯定不会轻易处罚,就是做错事,也是做奴婢、下人的没尽到劝阻的作用,要罚也是罚他们,这种思想跟传统的“清君侧”的做法一样。

明明是造反,可皇帝早就被宣传成神的化身,皇帝是不可能犯错的,有错的只是他身边心怀不轨的臣子,想成大业,只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

崔玉芳是崔家的主人,自然不会罚她,再说崔玉芳已许给陇西李氏,以后崔玉芳就是博陵崔氏和陇西李氏中间的一个纽带,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对她太过份。

崔玉芳咬咬牙,最后一脸不甘的上了绣楼。

这一次偷鸡不到蚀把米,不但没让绿姝出丑,反而自己的脸都被人踩在地上,一阵风吹来,全身湿透的崔玉芳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身子很冷,但她内心却怒火中烧。

崔玉芳的心情差到极点,而另一边,绿姝的心情大好。

“红姐,你说真的,崔玉芳被禁足一个月?”绿姝有些惊讶地问道。

红雀点点头说:“没错,都打听清楚了,老祖宗亲自下的命令,那个马六,在祠堂就被抽了五十鞭,还打断了一条腿,至于那个春梅,被打了二十鞭扔到杂事房洗浆衣裳。”

绿姝有些不平地说:“他们太可怜了,崔玉芳只是禁足,可以说一点事也没有,只是马六和春梅受罚。”

“那是肯定的,谁叫她们是下人呢,春梅还好,罚她到杂事房,也就是呆一段时间,肯定回到玉芳小姐身边,最可怜就是马六,不说,那是妄视老祖宗,要罚;说了,就是出卖主人,也要罚,无论怎么做都两边不讨好,他这辈子,完了。”

绿姝楞了一下,接着一脸肯定地说:“那是他跟错人,要是跟了我,我肯定不会让他落得这个下场。”

红雀有些意味地打量了绿姝一眼,微笑地说:“小姐说得对。”

“谢谢你,红姐,要不是你,说不定还真让他们奸计得逞。”绿姝一脸感激地说。

那么多树木冲击桥墩,当时绿姝都急不知说些什么。

“依奴婢看,不会”红雀一脸佩服地说:“小姐,郑公子建桥墩所用的水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在元城就用过了,据说软时似泥,硬时如铁,绝非轻易能破坏,奴婢相信,就是再放更多的树木,也不会对桥墩有影响。”

顿了一下,红雀补充道:“小姐,你注意到没,下那么大的雨,郑公子可是一次也没出来看桥墩呢,分明对它非常有信心。”

没了推荐,靠你们啦,请多多支持,小炮在这里先谢谢了。

第480章.480 堵心的老小子

“少爷就是这样,有时很认真,有时又很庸懒,还常常说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红雀有些感概地说:“郑公子真是了不起,做出了卤肉站稳脚跟,在长安用脚踏车崭露头角,在西域用热气球名扬天下,很多人都以为郑公子有贵人扶持、一直青云直上,没人看到他的努力,实则每一步都很艰难,每一步都有汗水和付出,难得他还写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现在又用水泥造桥,真是了不起,对了,小姐,你以前和郑公子一起那么久,他有什么特别的喜好?”

一个人这么聪明能干,好像什么都能做,就是红雀也有了兴趣。

天才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技巧?

“也没什么,就是他喜欢看书,又喜欢胡思乱想,就像脚踏车,我们看到就觉得应该是这样,可少爷说看到,会想为什么马车要四个轮子,独轮车只要一个轮子,有的用马拉,有的用人推,他会想能不能用一种更方便的方式,于是他就会百般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我想就是这样吧。”绿姝猜测地说。

“不管怎样”红雀开口说道:“郑公子绝对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只有一点不好。”

绿姝有此疑惑地说“不好?有吗?”

对自家小姐,红雀有些无言,说这话的意思,是郑鹏在她心中已经没有缺点,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现在倒好,情人眼里有几个西施不清楚,现在西施眼里只有情人了。

“就是有些花心。”红雀犹豫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绿姝展颜一笑:“我没这样认为就行。”

要是别人说郑鹏坏话,绿姝肯定不高兴,不过说话的人是红雀,红雀极少对男人假以颜色,能从她嘴里说出这种评价,已经是很高的赞赏了。

从侧面也证明自己的眼光。

红雀对郑鹏的印象让绿姝惊讶,远在长安的李隆基对郑鹏也惊讶,原因很简单,博陵的事传到长安。

御书房内,崔源向李隆基禀报郑鹏在博陵造桥的事,李隆基惊讶地说:“什么,郑鹏建造的桥墩经受住了考验,在洪水中丝毫不损?”

“是的,陛下”崔源恭恭敬敬地说:“按以往的惯例,大雨不会来得这么早,今年明显是提前,洪水之大,已没过河堤,据记录,上次发这么大水还要追溯到三十年前,那两桥墩,很多人都以为要功亏一篑,没想到它经受住了考验。”

李隆基有些不敢相信地说:“三十年一遇的洪水,还能安然无损?”

“是的,老臣不敢欺瞒陛下。”

“好,好啊”李隆基一下子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御书房走来踱去,高兴地说:“软如泥,硬似铁,能修房能建桥,这个郑鹏,还真得对他刮目相看,巧妙地在河中建桥墩,所用的方法真是巧妙,建的桥墩还那么坚固,了不得,对了,崔爱卿,陵河有宽?”

“陛下,窄处约二十丈,宽处约三十丈,郑...将军修的那座桥,宽度约在二十五丈,这是他说为了便利,主动放弃难度更低的地点。”

本想叫郑鹏或郑家小子,想想在皇帝面前不太合适,于私是自己孙女婿,于公是有爵位的朝廷命官,在李隆基面前,得表示对他的尊重。

说完,崔源很快补充道:“陛下,根据设计,郑将军设计的桥,单拱的跨度比起永济桥,还要长一丈。”

“是吗?太好了,正所谓沧海桑田,人事几翻新,有些事需要改变印象了。”李隆基面带兴奋地说。

永济桥是李春在大隋年间制造,号称天下第一桥,李隆基一直有些不服,可拿不出更有说服力的桥比较,要是郑鹏建成了这座桥,那是在自己即位年间完成,李隆基来说也面上有彩。

崔源突然行礼道:“陛下,微臣有个不自之请。”

“崔爱卿,有事只管奏来。”

“老臣想回博陵看看,主要是孙女快要出阁,昔日老臣醉心工作,对她一直疏于照顾,现在出嫁在即,想回去多看看她,请陛下成全。”

李隆基瞄了崔源一眼,亲自把他扶起,很体恤地说:“崔爱卿的家事,朕也略有耳闻,孙女待嫁在即,崔爱卿舍不得,希望出嫁前多陪她,这是人之常情,现在也没什么大事,爱卿这些年也辛苦了,回博陵吧,朕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