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可以说是官员中的一个异类,说他是武将吧,却偏偏进士出身,而且还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侍御史等文职,说他是文官吧,却又被派往西北镇守环庆路,而且还屡立战功,连李璋也听说过他的名气。

不过曹玮却似乎对刘平有些不同的意见,只见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评价刘平道:“刘平此人极有才华,不但武艺精湛,而且熟读兵法,更能在战场上灵活运动,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大将之才,但此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

“什么缺点?”赵祯这时也禁不住问道。

“刘平太傲!或者说他之前实在太顺了,本来就是官宦人家出身,少年成名,又是文武全才,几乎没有受过太大的挫折,这也让他有些目中无人,上了战场难免会有轻敌之心,若是被敌人加以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曹玮当下十分严肃的道。

本来曹玮已经从军中退出,而刘平与任福都是军中的砥柱,他这么直接点出两人的缺点会有些得罪人,可是出兵不是儿戏,特别是赵祯刚上任,有这种进取之心也十分难得,所以绝不能在这次出兵时发生意外。

李璋听到这里也赞同的点了点头,他刚才也忽略了这一点,刘平文能举进士,武能镇守一方,甚至少年时就因杀贼而成名,这种人也的确有骄傲的本钱,但这也成为了他的缺点,兵法有云“骄兵必败”,刘平若是带兵出征,后果实在难料。

其实李璋只知道任福在好水川战死,但却不知道刘平其实比任福死的更早,而且是在李元昊第一次对大宋发动的战役,也就是三川口之战时,刘平率兵救援,结果因为轻敌被围,最后力战被俘,不屈而死,几乎和曹玮预料的一样。

不过刘平也只是在前期犯了轻敌的错误,后来被围之后,他也以少量兵力死死拖住李元昊的主力大军,甚至一直拖到下雪,当时如果李元昊退兵的话,刘平可能还不会死,但李元昊却铁了心要灭掉他,最后刘平被俘,但后方的大宋援军也终于赶到,并且进军贺兰谷,逼得李元昊不得不退兵,所以刘平的功绩也不容抹杀。

“若是任福与刘平都不合适,那以曹将军你的意见,有谁可以担任主将?”赵祯这时沉思了片刻随后再次问道,他召曹玮等人进来就是想听一下他们的意见,相比张耆这个枢密使,曹玮这些人对军中的将领也更熟悉,所以赵祯也更愿意听他的意见。

只见曹玮这时再次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启禀陛下,说到主将的人选,臣以为鄜延路副都总管赵振最为合适,此人沉稳多谋,遇事冷静,用兵以稳健著称,而李元昊此人却是奸诈无比,用兵喜用诡道,而且又喜欢冒险,但若是遇到赵振这种沉稳冷静的将领,反而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赵振?”赵祯听到这个与自己名字读音相近的名字也努力的回想了一下,最后总算是有了几分印象,这个人好像是从小兵积功升上来的,年纪也比较大,但却职位虽然不比任福和刘平低,但平时却十分的低调,名气也不如两人大,却没想到曹玮竟然推荐了他。

“除了赵祯这个主将外,老臣还想推荐一位年轻将官担任先锋,这个人名叫周美,以前曾经在先皇身边担任过随身宿卫,后来才放到军中任职,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印象?”这时只见曹玮再次开口道。

“周美?”赵祯听到这个名字也感觉耳熟,随后仔细想了一下这才一拍大腿道,“朕想起来了,这个人曾经是从西北逃难来的,父皇看他武艺精湛,于是就留在身边做了宿卫,后来父皇去世,他才被放到军中任职,而且还立下不少的功勋,也算是给宫里争光了。”

“陛下记得很准,老臣推荐的就是这个周美,相比别人,周美在军中的资历其实还很浅,我也只见过他一面,但却给老臣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人敢打硬仗,也擅打硬仗,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若是他为先锋,当可重挫党项人的锐气,为后方主力大军扫清道路!”曹玮当下再次笑呵呵的开口道。

周美这个人李璋没听说过,事实上李璋对大宋的武将了解不多,除了曹玮、杨六郎等少数几人外,其它人都是他来到大宋后才知道的,特别是上次去西北,也认识了一批武将,但印象中却没有这个周美,估计当时对方也才刚到军中,还没有冒出头来。

“不错不错,这个周美朕也听说过,的确是一员难得的将才,他为先锋倒是十分合适,至于赵振……”赵祯说到这里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点头道,“那就依曹将军你的意见,命赵振担任此次出征党项的主将,若是能一举灭掉党项,朕也不吝赏赐!”

随着赵祯的话一出口,主将与先锋的人选也都定了下来,旁边的枢密使张耆也立刻领命称是,枢密院有着调兵之权,任免将领的事也归他们负责,随后薛奎也发表了一下意见,毕竟打仗最消耗的就是钱粮,三司也必须要配合。

商议到最后,一个大概的出兵方案也确定了下来,不但有主将和人选,以及钱粮和兵力的调动,另外还确定了出兵的日期,现在才刚开春,而且时间也太紧迫,毕竟前期的准备也需要花费几个月,所以曹玮等人都建议在秋天出兵,尽量在冬天来临前结束战争,因为秋天也是党项人储备粮食物资过冬的时节,到时就算灭不掉党项,也能让他们在冬天因缺少物资而元气大伤。

最后随着赵祯的一声令下,整个朝廷也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起了紧张的准备,李璋帮不上什么忙,而且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家去西北,所以就主动承担了许多刘娥葬礼的事,也算是为赵祯和其它的几位大臣分担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放到前期的筹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