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出场顺序

“多谢吉言,我还有事先行告辞。”说完不顾白紫晴挽留目光向楼下走去。

“公子怎么一人下来了?”招待客人的老板娘看见独自走下楼的白凌疑惑问。

“有点私事,老板娘你忙。”回应一声向后院走去,当看到坐在古亭下的李阳傻眼了。

我去,这小子真会享受。怀中搂俩,后面有两个捏肩膀的,还有俩按摩脚的。

旁边站着一个喂李阳喝酒吃东西的,前面是一群跳舞弹琴吹箫的妹子,说是皇帝的生活都不为过。

“小日过的可以啊,这几天玩的挺舒服吧?”

“还行,你和那个跟白鸣凤妖王长得一模一样的白紫晴发展的怎么样了?放心,我不会告诉雨夕的,只要你也帮我保密就行。”

“不怎么样,我俩只是朋友。”

“来青楼找朋友,逗我玩呢你!”鄙夷的看着一本正经的白凌。

“不信算了,下午三点离开。”抬脚向不远处小木屋走去,这里面装着各种杂货。翻找一个古人用来垂钓的工具,向河塘走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和《枫桥夜泊》被评为最有名的诗。

现如今,市场上有品种繁多的钓鱼用具。传统竿,台钓竿,筏竿,抛竿。古代虽然没有这些先进钓具,但古人智慧是无穷尽的,当然能想出办法。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钩’字作了精辟阐释,‘钩鱼也,钩者曲金也,以曲金取鱼谓之钓。’

最初鱼钩是用竹条木条等削尖两头制作而成的,包在鱼饵中,待鱼吞食后卡住鱼喉钓起。后来人们学会磨制骨质鱼钩,到商代和西周才有铁制鱼钩。

古人把蚕体内的丝浆取出拉成单股粗丝,晾干后作鱼线使用,这种鱼线强度很大,不易折断。

用细长竹子制作鱼竿,在《诗经》的《国风·卫风·竹竿》一篇中写道,‘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在古籍里也有描述钓鱼季节的,张志的《渔歌子》中‘桃花流水鳜鱼肥’指的就是春季钓鱼。

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中‘八月湖水平,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道出了秋季钓鱼的好时节。

古人对鱼线颜色搭配颇有研究,唐朝诗人方干的《赠江上老人》中这样写道,‘潭底锦鳞多识钓,未设香饵即先知。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兰染钓丝’可见古人对钓鱼是多么喜爱。

白凌来到岸边席地而坐,挂上鱼饵将钓钩**进河内,静心凝气等待鱼儿上钩。

几分钟后浮在水面的竹条动几下,等拉进水里五分之二抬起竹竿收回来。一条十厘米左右的鲤鱼悬在空中使劲扑棱身子,溅白凌一身水珠。

取下鲤鱼放进装着一半水的木制水桶,挂上鱼饵重新将钓钩**进河内。

“走,跟我过去看妹子唱歌跳舞琴棋书画,在这钓什么鱼。”李阳走来拍下白凌肩膀说道。

“钓鱼锻炼耐心,很适合你这种急性子沉不住气的人。”

“切,不去就不去,教育我算什么事。”无语看白凌一眼,向站在古亭下面等着自己的大批妹子走去。

到中午白凌将近钓二十只,白紫晴十点半的时候走来,坐在白凌旁边安静的看他垂钓。

“中午了,不如白公子把这些鱼送进膳房,让厨子做顿鱼肉大餐。”

“行。”将钓竿放进杂货房,随白紫晴向西北方。半小时后走出小巷穿过木门,来到一个十分宽敞的四合院。

“白公子,这就是膳房。一间存放粮食,另外三间分别做浑,素,汤。”

“嗯,不知紫晴姑娘为何做青楼女子?”这个问题虽有不妥,但白凌还是忍不住心中好奇。

“对古文化的喜欢,至于青楼女子也是个人爱好。不过白公子放心,我是身纯心净之人。”

“我并没把紫晴姑娘往那方面想,才艺绝顶在古代绝对风华绝代。刚才那个问题要是有什么不妥地方,还请紫晴姑娘见谅。”回个礼貌道歉笑容。

两人刚走进屋子,正在做饭的厨子看到白紫晴走进来,放下手头工作恭敬打招呼。

“嗯,跟你们带了些菜,看着做就行。”

白凌将装着鱼的木桶放在不碍事位置,跟着白紫晴向外面走去。

“白公子,这位是你朋友吗?”白紫晴看着古亭下抱着美女,一脸猥琐欣赏歌舞的李阳问。

“不是,我俩萍水相逢。”干笑一下说道。真是服李阳这小子了,自己丢脸还连累我。

“白公子,闲着无事不如去划船吧?”看着停在码头的小船笑问道。

“嗯。”两人穿过码头中间的亭子来到尽头,走上小船解开绳索小船随水飘动,两人拿起船桨缓慢划行。

“不知白公子喜欢的人叫什么名字,又喜欢她哪一点呢?”

“她姓苏,名叫雨夕,跟我同是孤儿。十五岁在路边遇到她,那时她才八岁。如今已经十九,陪我度过十一年。

她只是一个普通丫头,没什么亮眼之处不会琴棋书画坏毛病也不少。但我就是爱她,早已视她为生命中的另一半。”

“只怪我运气差,要是提前认识你,和你在一起的可能就是我了。”叹口气说道。

“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走进自己生活都有使命和任务。有的教会成长,有的陪自己走到最后。有的悄然离去,有的无声等待。

幸运的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也可能为失去一个喜欢的人痛心疾首。

但对于这一切又无能为力,只能欣然接受。如果彼此换一个时间认识,也许就有不截然同的结局。”

“是啊,一个人的出场顺序确实重要。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对的人,这份爱意只能化作遗憾。”

“小姐,吃饭了。”走到河岸边的姑娘看着水中划船二人喊。

两人将船划到码头,系上绳索防止船被河流冲走,来到古亭下坐在摆满饭菜的木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