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概念及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政府的顶层设计,它旨在借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拼写为“One Belt and One Road”,英文缩写是OBAOR或OBOR。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牵头编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总体规划中,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 %和29 %。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由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合作区域,包括我国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四省市区。这些地区资源丰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21世纪初,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再度活跃。中亚各国希望与中国在多领域扩展合作,希望中国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为这块沃土注入肥料,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

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未来这里将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新起点,于是开始研究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的统称,最早开辟于秦汉时期,从今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往来于南洋和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五省市。

中国着眼于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

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一带一路共建繁荣》,并发布“一带一路”的版图。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具体的“一带一路”路线如下:

1.北线

A.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2.中线:

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3.南线:

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4.中心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丰富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包容性强的巨大发展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对深化我国同中亚、南亚、西亚、北非以及欧洲的相关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那么,“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怎样的丰富战略内涵呢?

一是重启古丝绸之路,传承现代文明。古丝绸之路开辟于秦汉,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随着历史的递进,在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从中国的陆上和海上把丝绸、茶叶、瓷器、冶铁等商品和技术输出海外;同时,把海外的各地特产带回国内,实现了最早的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国先进文明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海外,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而且提高了沿线人民的生活水平。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都愿意选择互惠互利的公平贸易来发展自身,并在物产交换、科技和文化交流中充分体现平等相待、彼此认同的精神。今天重新提出“丝绸之路”,就是要延续历史的精神,传承并提升古代文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更广泛的交流合作,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棋局。

二是相互开放,海陆并举。“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对国内沿海部分的开放,也是西北内陆地区的开放。国内开放与国外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无论是现代交通运输还是信息网络连接都是双方的相互开放,这是“一带一路”战略对外开放的核心。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开放程度高低不平。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论是中西部内陆地区还是东南沿海地区,都要扩大开放,实施全方位开放。“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海陆并举,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上铁路、公路等通道。这些通道从中国到中亚、东南亚、西亚到欧洲,形成若干条陆上大通道、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路线基础上不断拓展新航线,也就是现在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陆海连接双向平衡。“一带一路”将打破长期以来陆权和海权分立的格局,推动欧亚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连接的陆海一体化,形成陆海统筹的经济循环和地缘空间格局。

三是贯穿东西,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东西,连接南北,其主线是东西两个方向。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最初从东南沿海开始向东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则考虑连接亚欧大陆桥,向西开放。我国西部地区由过去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的相对均衡化,也必将促进国内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当然也考虑到南北向与国际的货物运输、贸易往来,除了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有北方对接“草原丝绸之路”连通东北亚的蒙古、俄罗斯等陆路通道,开辟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局面。

四是概念先行,紧跟落实。“一带一路”是一个倡议,是长远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是一个机制,是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由于它的边界不是完全确定的,它所涵盖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目标也不会是完全清晰的,因而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个战略概念。从提出初期的基本构想到现在推进的过程看,这一战略概念正在步步落实。比如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大通道建设、陆上和海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源和矿产资源合作、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国产品和投资“走出去”、油气管道在建、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建立,这些都是由概念转化的成果,“一带一路”战略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已经变成实实在在可以落实的工作。

五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可以利用“一带”和“一路”的市场及资源,保障我国能源需求的安全,实现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多余产能找到出口。“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加强我们和沿线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使中国与相关国家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会对丝路沿线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如带动这些国家的优势资源开发、满足这些国家对中国工业品和生产技术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充分考虑到周边相对落后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困难,出巨资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海外,这些都会使沿线国家获得真正实在的好处和利益,从而实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成为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科学规划重点布局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其科学规划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初期规划应当依托已有基础,分层分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依托已有基础是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资源,避免大量新建和新增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通道建设、港口和口岸建设。分层分类是指要明确国家、地方、城市不同层次的分工,确定不同类型地区的重点任务。先重后轻是指对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优先部署,比如干线通道、基础网络、互联互通关键环节。先易后难主要指对国家间关系相对稳定、合作意愿强烈、容易达成共识的项目优先考虑,对那些尽管有合作意愿、但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无法实际达成共识的、前景不明朗的项目,要暂缓开展,严控风险。

在空间布局上,要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内外对接、循序渐进的思路展开,规划好海陆两方面的通道、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口岸以及国内重点建设区域。互联互通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既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管道、海路,也包括电信、互联网、物联网。目前亚欧大陆桥已经在丝路经济带上发挥骨干作用,今后还要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大通道的建设,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俄中蒙大通道的形成。重要节点城市和口岸主要是指陆上和海上的交汇点,要重视那些海铁联运条件好、港口功能强、腹地广阔的城市,如华北地区的天津、华东地区的连云港和宁波、华南地区的深圳以及北部湾。从国内区域层面看,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的是,陆上重点在西北地区,海上重点在东南沿海地区。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战略实施的进度和程度不是仅仅由中方一家决定的,而是要靠沿线相关国家的认知和共同努力,因而国家层面的对接十分重要。在国家层面上,重点是要围绕“五通”着力推进。第一,政策沟通是关键。第二,道路联通是前提。第三,贸易畅通是核心。第四,货币流通是手段。第五,民心相通是根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习俗,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我国西北省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古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内省份主要在陕西、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西北地区有全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以及生物和旅游资源,不仅丰富且组合条件好,广袤的土地也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地区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均得到很大改善,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将使西北地区偏僻的地理区位劣势得以改变。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将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促进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并为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国内区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有大港口的地方都能成为起点,特别是有远洋航线、对外贸易发达的城市,要成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这些重要节点城市及港口,促进我国与东盟、南亚、北非等国家的经贸合作。

国际区域,对于陆上“一带”,中亚地区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以及土库曼斯坦是重点和优先。对于海上“一路”,在布局和起步阶段,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应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点国家,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印度应作为南亚地区的重点国家。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