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短暂过渡的“丝绸之路”

东汉末年,枭雄并起,中原大地一片烽火硝烟。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紧接着蜀汉、孙吴等政权相继建立,中国开始进入三国鼎立的时代。三国最后归晋,虽然西晋曾短暂统一,但直至隋朝灭掉南朝陈国,全国才再次统一,中原分裂割据的局面持续了将近400年之久,但是西域的“丝绸之路”却并没有停止发展,为隋唐开始重新统治西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对西域“丝绸之路”的管辖

三国鼎立时期,魏国首先向西域派出官员进行管理,他们仿照东汉旧制,在西域设立戊己校尉之职,并同时设立西域长史,这两种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有效地管理了现在新疆及河西走廊的广大地区。西域长史是东汉后期统领西域诸国的最高长官。东汉后期以西域长史代行使都护之职,位同都护,但未设西域都护。西域长史治所为现在的楼兰旧城,主要职能实施对西域广大地区的户籍管理、司法刑讯。西域长史府下设有军队,维持治安,保护来往商户,屯田开地,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三国归晋之后,西晋萧规曹随,同样也在西域设立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等管理机构。当时的楼兰就是曹魏和西晋时期西域长史的治所。在现代考古发现的大量文物中,有很多西晋年号的“西域长史”官员的活动记录,甚至详细到西域长史以下,郎中、将官等。公元291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国势衰败,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期间,开始了对中原的统治,史称“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后,北方各割据政权长期陷于分裂,互相攻伐。但是无论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极力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都不同程度上对西域有一定的管理。

在西北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是前凉,前凉仍尊西晋旗号,依旧设置长史、校尉等职。前凉王在车师前部(吐鲁番)设高昌郡,后来由于内地战乱不断,很多中原人士来到高昌,于是前凉王正式在高昌设立高昌郡,下辖数县,这也是首次在西域设立郡县制。公元376年,前秦消灭前凉,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前秦王苻坚开始治理西域。他派刺史将大批丝绸赠送给各地统治者。西域各地派使节前往长安觐见苻坚,并进贡了很多珍宝和良驹,为此苻坚专门举办了盛大的欢庆活动。

西晋亡后,中原各割据政权相互攻伐,对西域各部失去了统治力,西域各国相互征战并骚扰中原,因此,当前秦统一北方后,开始对西域各地用兵。前秦大军一到,各地政权蜂拥归降,并纷纷上表,请求颁发新的挂印以更换前朝的印绶。

到了北魏时期,北魏皇帝先后派人出使西域,西域车师、

鄯善、焉耆、龟兹、疏勒、乌孙、粟特等各部纷纷遣使赴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表示愿意臣服。公元448年,北魏派军西征,并在鄯善设置军镇,依内地郡县管理,收缴当地赋税。到北魏孝文帝时,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中原内乱,但与西域的往来并未中断,当年汉朝天威已经在西域各族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中原文化输出到西域,对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西域各国仍视中原各政权为汉朝的继承者,并加以认同。此时,西域各国仍像以往那样岁岁进贡,并接受汉政权的官员任命等。

曹魏政权初立,西域各国即依循汉代惯例,向曹魏政权称臣,并遣使纳贡。西晋时期,龟兹国曾向西晋进贡。西晋亡后,西域各国又向前凉政权进贡。至北魏朝,龟兹国等仍向北魏进贡。为了取信于汉朝政权,也因循旧制实行质子入侍。前秦时期,西域等国派人朝见,希望前秦重置西域都护府,同时派兵进驻西域。史实证明,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是中原各政权仍对西域实施了有效的管理,这从西域各政权愿意对中原王朝纳贡、依附臣属就能得到很好的说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经济与文化的往来

魏晋南北朝与西域、中亚、西亚、南亚等地的经济往来十分频繁。曹魏时,来中原经商的胡人很多,魏明帝为了保障商路畅通,特地重设西域都护。北魏也十分重视与西域的经贸往来,在洛阳特地开辟专门的商业区以供胡汉商贸交易,分设扶桑、金陵、崦嵫、燕然四馆,安排招待四方外族的客商,凡留居满三年者,分别赐给府邸,亦可入籍。北魏时期的商贸活动达到了顶峰,仅洛阳城内就住有西域胡商一万多家。在北魏时,以善于经商闻名、居住在中亚的粟特商人,大批迁居到河西的武威等地,被称为“胡商”。由此可知,北魏与粟特之间商贸活动很频繁。到北齐、北周时,商贸活动仍十分繁荣,北齐邺城、北周长安常住有大批西域胡商。

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先进的农田水利、冶铁等生产技术开始传入西域地区。西域各族人民学会用先进的水利灌溉,进行屯田,史书中曾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盛况。楼兰出土的西晋简书中记载,当时西晋西域长史正在组织当地人民学习一种来自中原的先进的牛耕技术。

中原的养蚕桑植和丝织技术早就传入西域的广大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养蚕和丝织技术开始逐渐传入波斯、拜占庭等国。早在西汉时期,埃及玻璃就从陆上运入西北,由海上输往交广沿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外商人不仅将玻璃贩卖到中国,还在中国开设了玻璃加工厂。先进的玻璃制造工艺也由此传

入中国。葡萄酒酿造、葡萄种植技术在南北朝时期通过中亚、新疆、河西走廊传入中国内地。石榴的种植技术从西域传入中原。西晋时,中原地区已广为种植。北魏孝文帝时期,西域的胡谷虏小麦等也传入中原地区。

这一时期的经济交往,以“丝绸之路”为依托,沟通和连接了中原王朝与西域、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的往来与交流,在经贸往来的过程中双方实现了互惠互利,对各自经济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与西域、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在政治、经济上密切往来的同时,文化交流也有着深入的发展。此时,双方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以佛教为代表的文化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已经传播到大江南北,在当时中国信众很多,大批的西域僧人东来传译经法。同时,亦有许多佛教徒赴西域各地寻求经法。

前秦国王苻坚平定西域之时,曾得到高僧鸠摩罗什,后来就是这位高僧参译了大量佛经。北魏的皇帝亲自宣讲佛法,南朝梁帝曾为修佛出家。由于皇帝的提倡,佛教在中国大兴。去西方寻求佛法也得到了中原王朝统治者的支持。北魏统治者由于崇信佛教,派人去西方取经,历时四年,取回宝典一百七十部。这是最早的关于西天取经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并广泛传播,祆教在北魏时期也开始传入中国,在西域各地尤其盛行。祆教又称拜火教,最早兴起于古波斯,后来被波斯奉为国教,其间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经西域传入河西走廊,进一步传入中国内地。这也进一步证明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亚与中国内地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和佛教文化的东来,西域的杂技百戏,如魔术、角抵、假面戏等也开始在洛阳流行,现在一些影视剧还能经常重现当年西域人带的假面。西域歌舞由于其独特的异域风情,早已风行于朝野。西域音乐也在中原内地开花结果,深受内地人民的喜爱,甚至有人不远万里去西域学艺,可见西域音乐在当时的流行。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纸就通过河西走廊传到西域,后经波斯商人和粟特商人的经贸往来,中国纸开始出现在中亚和西亚地区。

就这样,两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中原在经济上互补并形成了统一的、有机的经济体。在文化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良性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说,“丝绸之路”将西域与中原内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丝路的畅通,无论是给西域诸国,还是给中原王朝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中原内地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交流,丰富和开阔了中原内地人民的眼界,也使得中亚西亚各国对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