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确定研习缘起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

茂森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我们的讲题是“古代帝王和谐世界的法宝——《孝经》研习报告”。

讲题的确定,源自《孝经·开宗明义章》。孔夫子开篇就讲:“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先王”,古代圣贤的君王,有和谐世界的法宝,能够顺应天下,使人民和睦,上下尊卑都和谐而无怨,这就是和谐世界。即现在我们国家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所以,我们从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讲述的《孝经》中吸取圣贤的智慧是很有必要的。

茂森承蒙恩师栽培,多年来也在学习儒释道三家的典籍。早在小学时代,母亲就教导我读《孝经》,一直以来都在学习行孝,在这方面也略有一点心得。今天遵恩师慈命,在此把自己学习《孝经》这部宝典的一点粗浅体会,以及对古圣先贤教诲的一点心得,向各位朋友做个汇报,请大家多多指教。

儒释道学同出一原

今天先来分析、研学整部《孝经》的主旨、思想,即首先讲一个概要。

我们采用佛家天台宗的“五重玄义”来学习《孝经》。通常讲的儒释道,儒就是儒家;释就是佛家,因为佛是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称为释;道,就是道家,这三家都是圣贤的教育。

雍正皇帝,是清朝一位很有学问的皇帝,他对儒释道三家的研究都很深入,曾经写过一篇《上谕》,即皇上的圣谕。他说“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是说三家的义理,都是出自同一个源头。这个源头是什么?佛家讲的“心性”,道家和儒家都讲“道”,道是源头。即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这些道理统统都是从道、从心性流露出来的,而心性是人人本有的,“道”,是遍及整个宇宙,无处不在的,可见三家都是出于一个本源!

“道并行而不悖”,这个道是他们的教学可以在世间同时推行,互相之间不会有冲突、不会有抵触,这就是我们现在常常听到的“多元文化”。如果我们自己觉得儒释道三家会有矛盾,互相会起冲突,那不是三家的道理有冲突,其道理仍是同出于一源,是我们自己对儒释道三家的理解不够透彻、圆融。恩师在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上,接受大家提问时说,儒释道,包括世间的种种宗教,也是“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如果看到他们互相之间有冲突、会对立,就好比看到一个手掌的五根手指,好像是分开、对立的,实际上我们只看到了表面,没有深入,从手指深入到手掌心,五指理同出于一源,当然道就并行而不悖。五指一起拿东西,做事情,互相合作,很和谐。其实世界本来是和谐的,只是因为我们有分别、执著,把本来和谐的世界搞乱了,搞成对立、矛盾、冲突,原因还是我们对圣贤教诲理解不够透彻、深入。深入到根本、源头,我们就能真正体会雍正皇帝“道并行而不悖”的话真实不虚,世间所有宗教都可以并行而不悖,更何况是儒释道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