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家底”里翻了又翻,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古人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华民族成为伟大的民族,奥秘之一就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抗战时期,陈嘉庚从同蒋介石和毛泽东的饭局中,选择了共产党:蒋介石招待的是800元一顿的大餐,而毛泽东请吃的是自己种的小菜。朱德同志在井冈山,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一起挑粮,留下了“朱德的扁担”的佳话。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天壤之别,但厉行节约的革命精神不能丢。特别是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对党员干部来说,奢靡享乐之害,常在于消磨改革斗志、消解改革共识,助长因循苟且、庸懒散混等坏风气。这正是改革向前进必须铲除的障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的“节约”别人不“节约”自己,“节约”下面不“节约”上面,为基层“雪中送炭”少,为机关“锦上添花”多。古人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搞特权,就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历来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难就难在一旦贪污浪费成习,改起来至为痛苦。痛苦也得改,只有这种官员“痛苦”,才能换来民众的幸福。

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这样的闹剧,令人担忧;这样的悲剧,让人心痛。而翻开我们党的历史画卷,关于厉行节约的例证比比皆是。淮海大战中,国民党大将黄维被俘后死不认输,当他亲眼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后,才幡然醒悟:“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方志敏曾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之多,而自己却没有一点积蓄,他将“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奉为准则,以至于在被捕时敌人也没从他身上搜出钱。同他们这种作风相比,某些工作上不求作为、生活上贪图享乐的同志是不是应该感到有愧?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封建时期的官吏白居易尚有这样的境界,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看好自己的手和嘴。因为,节约的习惯、俭朴的生活,看起来是个人小事,实际上远远超出了个人范围,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本章完)